備戰文憑:「見其文,思其神」——具象化 寫出事物神髓

[2021.02.23] 發表
(圖:bernie_photo@iStockphoto)
(圖:shirhan@iStockphoto)

【明報專訊】「具象化」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達方式,這概念相對抽象,意即具體表達出事物的神髓。當然,文字跟圖畫不同,讀者無法直接觀察事物的原形,只能透過作者的詮釋,繼而以自身對文字的理解產生具體形象。不少考生對事物的本質理解並無錯誤,卻糾結於如何詮釋事物的精髓,使之躍然紙上。尤其在描寫人物或景物時,只能對事物泛泛而談,使文章未見深刻。

如何使文章有具象效果?

一般考生人生經歷不足,未必經歷過命題的處境。相比真人真事,虛構的事物往往缺乏真實影像參考。考生普遍認為可質量互補,將事件經過、人物語言和動作等,巨細無遺地寫出來,便是上品的描寫文。

其實不然。尤其寫記敘文時,考生應多寫具影像性的文字,即上文提及的「具象」。例如細緻刻劃顏色、外貌、神態、行為,甚至用上誇飾及比喻等修辭手法。總而言之,要在文章的精彩處,或能表現人物形象的情節停下來,用具體的描述將場景呈現讀者眼前。相對而言,所謂非影像性的文字,類似「默默地」、「神情落寞」、「勉強忍受」等,這些字眼雖具有表達人物情感的意義,但讀者未必能從文字中想像到當時的畫面。

例子

試比較以下3段文字,同樣是寫面容的變化︰

(A)

原本醒目的一張臉,現在變得憔悴。

(B)

原本精神奕奕的臉、炯炯有神的雙眼,現在變得憔悴,也失去昔日的光彩。眼皮下滲出一份蒼老感,面容委靡不振,欠缺色彩。

(C)

原本雙目黑白分明,現在佈滿紅絲,色澤濁黃。眼皮底爬滿細紋,隱現一暈黑圈。昔日一戳可破的逗人臉蛋,現在卻鬆弛得說話時一動不動,枯澀蠟黃。

相比之下,例子A的描寫明顯失色。而例子B和例子C表面上看來分別不大,惟細心觀察下會發現例子C運用了具影像性的文字,例子B則只運用了非影像性的文字。例如寫雙眼無神,例子C以眼睛的顏色變化,以及面皮的狀態,表達今昔的轉變,這樣讀者更能具體地想像到人物的形象。故此,考生除了背誦大量四字詞進入考場,亦應盡量多寫具象文字,從中展現考生的觀察力。

向名家偷師

魯迅《祝福》中寫「我」遇見祥林嫂的一幕也運用了不少具象文字:

五年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顏色),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顏色),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比喻);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

賞析

上文描寫祥林嫂最出神處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魯迅細描其臉色以及神情呆滯如一尊木刻人像,只有眼珠子偶爾轉動。作者此刻並未明言祥林嫂發生何事,但這樣讀者更能具體地想像到祥林嫂精神異常的模樣。

文:薛天培

(廖寶珊紀念書院中文科教師)

[星笈中文 第020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