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疫苗有效率計算「有病徵感染減少比例」
【明報專訊】本港即將緊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各有不同有效率(Vaccine efficacy),科興疫苗約50.56%,BioNTech疫苗約95%。有專家解釋,有效率是在受控的臨H研究環境下,計算打針後可減少有病徵感染的比例,在現實中,並非打針就可獲得相應保護率。
薛達:疫苗「效力」取決很多因素
據美國疾控中心,疫苗有效率是指在臨H研究等情G下分析接種疫苗群組可減少感染的比例,會以接種者及沒接種者發病率計算,減幅愈大,疫苗有效率愈高(計算方程式見表)。港大微生物學系臨H助理教授薛達稱,有效率代表打疫苗後對比起不打疫苗,有病徵感染風險減少的百分比,有關數據只在一個受控(controlled)臨H研究環境下得出,不宜過分解讀,也不能解讀為,接種疫苗就能令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降低相應的百分比。
薛達說,在現實世界中,疫苗的效力(effectiveness)取決於很多因素,例如實際接種時,長者人數或較多,會影響其效用。他說,以色列等國家已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相信數個月後可知實際效用。
曾浩輝:數字可當參考
不能當好實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成員曾浩輝昨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每款疫苗的有效率等都是在不同人群、不同地方、不同職業人士中測試,「不是某個數大過另一個數就一定好些」,又稱情G有如兩個就讀不同學校的學生,考試的試卷不同,難以比較其考試分數,「數字可以當作參考,不能當好實」。他又說,自己住在東區,會視乎附近有什麼接種中心,接種該中心提供的疫苗。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在節目被問到科興和BioNTech有效率相差得遠,他解釋政府大半年前開始選購,當初不會知道哪種平台的疫苗有效率最高,至第三期臨H研究出爐,自然有品牌的有效率相對高。
對於市民應如何選疫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稱,各疫苗成效、副作用數據等都是公開透明的,每人要自己選擇,「醫生無理由幫手揀,只會話你知有A、B、C餐,A餐是美國疫苗,B餐係英國疫苗,暫時未有,C餐現在有了,科興疫苗」。他認為不應政治化,也不要給身邊人壓力,「每個人自己諗,自己做決定,不要問人打邊隻」。
(疫情第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