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人物】反修例衝突 跑回中大為救傷者 沈祖堯寄語年輕人看遠一點
【明報專訊】沈祖堯醫生,2003年SARS時獲《時代》雜誌評為「亞洲英雄」,也曾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深受學生愛戴。前年反修例運動已不是校長,為了中大衝突,他由沙田醫院跑回校園,全身濕透只為救助傷者。他本月將離開工作了30多年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準備到新加坡工作,臨別向年輕人寄語,「看長遠一點和看闊一點,社會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話,還有很多日子去努力、去做好自己」。
明報記者 朱韻斐
「你看,那堿OSARS時的8A病房。這邊就是我的辦公室,那邊平台則是我們每年影團隊照的地方,這兒影過去就可拍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招牌。」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莫慶堯醫學講座教授沈祖堯再轉身望向威院外的一段馬路,「這堙A我1984年學車就是在這條路。」
揮別30多年威院歲月
將赴星任醫學院長
除了到加拿大讀博士的3年,沈祖堯30多年來都在威院度過,今次別離,是為了下月出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院長和高級副校長。
曾任中大校長逾7年,沈祖堯連年獲選最佳校長,更被封「祖堯BB」,他喜歡與年輕人溝通,但強調做校長「不是刻意塑造形象……唔係討好鷑ル芫N係好校長,係好難做的工作」,校長工作要兼顧很多方面,要考慮大學整體發展,又要向公眾交代。
傘運探佔領區學生
兩次到場目的相同
本港5年間發生兩次大型社會運動,無論在雨傘運動下的金鐘,還是反修例運動下的中大衝突校園,都有沈祖堯濕透的身影。2014年10月2日時任中大校長,他到金鐘佔領區探學生;2019年11月12日,反修例運動在中大爆發衝突,他到「二號橋」勸學生和平散去,並到運動場臨時急救站探傷者。
事過境遷,沈祖堯認為每件事有當時的背景,很難說得清,強調自己不是因為政治取向而行動,兩次到場都帶同一目的,盼減受傷和化解危機。回顧中大一役,沈祖堯當日在醫院上班又到九龍塘頒獎,從新聞得悉中大有衝突,仍想不到自己可做什麼,至晚上看新聞見很多人受傷,「醫生的本能,想不如入去看看有沒有可幫手的地方,主要想去救傷者」。
沈祖堯即從馬鞍山住所乘車往中大,但各路全塞,遂在沙田醫院附近下車,跑入中大,結果全身濕透。回憶當晚到中大時,救護車已接走部分嚴重傷者,他目擊的傷者主要受外傷,部分人濕透渾身寒冷,被太空墊包裹;部分人血壓低,他幫忙注射鹽水。至於當晚個人感受,他不願多提。
反修例衝突後遊行及示威者訴求落空,移民潮重現。沈祖堯寄語年輕人「看長遠一點和看闊一點,社會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話,還有很多日子去努力、去做好自己」。他認同,香港有很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年輕人上流亦遇到很大障礙,他認為年輕人若在港找不到理想工作,也可考慮到其他地方吸收人生經驗。
常推介學生看《誰搬走我的乳酪》
鼓勵闖新世界 非鼓勵移民
沈祖堯常介紹學生看1998年出版的《誰搬走了我的乳酪》一書:每天在迷宮同一位置出現的芝士突然不見了,書中的老鼠有的原地守候芝士再現,有的選擇「衝出去」。沈說,芝士代表人想要倚賴的東西,但它會隨時間和環境改變,「當改變了,你能否適應這環境的改變,是否願意踏出一步走向不熟悉的環境闖一闖新世界呢?年輕人可多嘗試,我不是鼓勵年輕人移民,但世界很大,機會很多,不一定要站在同一地方、一定要芝士重新再出現才滿意」。
「社會的動盪始終都會過去,希望再過一年、兩年,我們完全可以回復到一個很開心的城市。」沈祖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