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新冠肺炎疫苗
新冠肺炎肆虐,席捲全球,嚴重威脅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很多人更因此而出現情緒困擾。
疫苗的成功研製令我們看到曙光,希望疫情能早日受控,我們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但有人認為研製新冠肺炎的疫苗是使用新科技,擔心是否有效和安全,讓我們先回顧研製疫苗的幾個基本策略:
(一)將病毒減弱(attenuated)
這個策略是將病毒減弱,使它們在人體內複製的能力大大減弱,多種疫苗是用這個方法研製的,包括痲疹(measles)、腮腺炎(mumps、又稱痄腮)、風疹(rubella、又稱德國痲疹German measles)、輪狀病毒(rotavirus)、小兒麻痺症(poliomyelitis、簡稱polio,脊髓灰質炎的口服疫苗)、水痘(chickenpox、又稱varicella)、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簡稱為流感、flu的噴鼻劑疫苗)等。
病毒致病,主要是在人體細胞內複製,天然的病毒感染可在人體複製成千過萬次,但活性減毒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通常只能複製少於二十次,因此不能致病,但卻可刺激免疫細胞製造抗體、並產生記憶讓將來再遇到同樣病毒時很快就能對抗入侵的病毒。
活性減毒疫苗的好處是在接種一或兩針就能夠提供足夠的保護力、通常都是終生的;這個方法的局限性是不能為免疫系統減弱的人(例如癌病患者、 愛滋病患者、 接受電療或化療的人)接種。
(二)將病毒活性減除(inactivate)
這個策略是將病毒的活性完全減除(或殺死),病毒再不可以複製和致病,多種疫苗是使用這樣方法研製的,包括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甲型肝炎疫苗、流感針劑疫苗、狂犬病(rabies、又稱瘋狗症)疫苗等,雖然病毒的活性已經減除、但人體仍能認出病毒而產生免疫反應,在將來再接觸病毒時產生保護作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甲)疫苗不可能致病;(乙)可為免疫系統減弱的人接種;但這個方法也有局限性:通常需要接種多次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
(三)使用病毒的部份成份
從病毒取出部份成份研製疫苗,包括乙型肝炎、帶狀?疹(shingles)、人類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簡稱HPV)疫苗等,疫苗包含病毒表面的蛋白質,這個方法得以成功是因為對病毒(或其他可引起疾病的致病原)的部份成份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這種疫苗可為免疫系統減弱的人接種,而通常接種兩劑疫苗能產生長久的保護力。
(四)使用細菌的部份成份
(甲)有些細菌製造對人體有害、屬蛋白質的毒素(toxin),有些疫苗是將毒素在經過化學處理或加熱後,將其毒性抑制,甚至沒有毒性,稱為類毒素(toxoid),因此是不會致病的,使用這個方法研製的疫苗包括「白喉、破傷風和百日咳混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vaccines)。
(乙)有些疫苗是使用細胞表面的糖份(或多醣、Polysaccharide),保護免受細菌感染是倚靠對這些糖或多糖的免疫力而非整個細菌,例如:乙型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簡稱Hib)、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us)和有些腦脊髓膜炎(meningococcus)疫苗。
(丙)有兩種預防腦脊髓膜炎的疫苗並不是使用細菌表面的多糖、而是使用細菌的蛋白質。
如同接種滅活病毒疫苗(inactivated viral vaccines),這些使用細菌部份成份研製的疫苗也可為免疫系統減弱的人接種,但通常需要接受多劑的疫苗接種才能產生足夠的保護力。
這是有關傳統疫苗的研製方法,至於剛在2020年12月相繼在美國和加拿大經有關政府監管部門審批使用由美國輝瑞製藥(Pfizer)和德國生物新技術公司(BioNTech)合作及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的疫苗是使用嶄新的科技,我將在下一期和大家詳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