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拆題 卷一答題策略:言必有據——藉例子掌握作者的論點
【明報專訊】中文卷二多設一道論說文,要求考生「談談你的看法」。題目似容許考生輕鬆地漫談個人體會,惟要「摘星」,不可單單把「我」掛在嘴邊,僅以一己之言、個人之經歷來說理。考評局的評卷參考多列明「文章宜輔以具體例子說理」、「如能引用古今名言或事例闡述,則更具說服力」。由此可見,「舉例論證」乃上品文章必備要素。
然而,例子並非以量取勝,更重要是論證合理,論點與論據緊密關聯——換言之,論據必須典型、具體、切題,能支持作者的論點,使作品言之有物、富說服力。若胡亂「旁徵博引」、「細大不捐」,而例子與中心論點全不相干,則只會令概念混亂、論點含糊。
以上所述,似乎着眼於卷二,好像偏離「卷一拆題」的題旨了!非也!在閱讀卷一考材的時候,若作品為論說文,亦可按上述原則歸納作者的觀點——作者列舉的例子定有助闡明道理,絕非無中生有。在閱讀時,讀者可以推敲作者舉出例子的用意,或細讀例子的前文後句,從而找尋中心句,以直接掌握作者的觀點。
如2015年文憑試,〈論趣〉一文就援引不同例子說明「趣」能觸動靈機、啟發心智,進而批評機械教育之弊。
林語堂〈論趣〉內容大意(圖b)
〈論趣〉一文按結構可分為三部分,文中例子豐富,惟考生需注意例子與例子之間的關係。
例如一般人與聖賢的行事截然不同,又啟發式教育與機械教育南轅北轍,可見例子之間具對比關係,屬對比論證;作者同時舉出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突顯它們的對立點,從而揭示事物的差異,使其高下一目了然。而科學及藝術屬並列關係,作者只是引述不同範疇的論據,令論據更豐富多樣,使作品更令人信服,故第二部分是運用了舉例論證。
■原文在此
潘步釗〈平板人生〉
bit.ly/2K9kA24
■題目
在第1段,作者列舉人們在港鐵車廂的行徑,說明什麼道理?(3分)
參考答案(圖c)
圖:資料圖片
文:黃慧琦
(現職中學教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深信文字的力量。)
[星笈中文 第0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