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倒流「火燒心」
唐琼雄諭溫柔對待消化系統
香港約有一成人口患有胃酸倒流,這是很普遍的病症,同時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已故紅星張國榮、藝人鄭秀文、林俊傑、任賢齊及河國榮等,都曾受胃酸倒流之苦,這個病與壓力、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為大家一一解構。
魏秋樺:唐醫生,請問胃酸倒流和胃痛有什麼分別?
唐琼雄:很多人以為吃得太飽,飽到捧着胃睡不着,然後嗝幾口氣就沒事,等於胃酸倒流,並不是這樣,胃酸倒流是一種病症,最典型的徵狀是「火燒心」,心口像被火炙傷般灼熱疼痛,胸骨痛到你以為是心臟病;又或者吃完東西,感覺胃部的食物湧上喉嚨,甚至睡到半夜,胃裏的氣像潮水倒灌般湧向喉嚨,要墊兩、三個枕頭,希望斜躺可以睡好一點,這些都是胃酸倒流的徵狀,有些患者長期胃酸倒流,令咽喉發炎經常咳嗽,又或者連大牙也被蛀蝕。
至於胃痛只是一種徵狀,可以由很多原因造成,痛到像刀刺,可能胃部潰瘍有損傷,吃錯東西腸胃炎,是抽筋或痙攣式痛,我們形容像扭毛巾的痛;還有一種並不是胃痛是膽囊痛,因為體內有膽石,吃了肥膩東西,膽囊收縮分泌更多膽汁中和脂肪,所以要經過醫生診斷,才能知道真正原因。
魏秋樺:為什麼壓力和緊張,容易出現胃酸倒流的情況?
唐琼雄:我們的胃膜會分泌一種黏液,黏液保護了胃,讓胃酸不會將胃也消化掉,可是當我們感受到壓力、緊張時,胃酸分泌會增加,同時黏膜分泌又會減少,所以壓力大的人,容易有胃炎、胃潰瘍的情況。
大部分胃酸倒流的成因,是下食道賁門括約肌鬆弛,不能發揮正常效用,正常情況下括約肌會收縮,當一個人壓力大時,括約肌就會放鬆,過多的胃酸就會倒流入食道,由於食道沒有黏膜保護,倒流的胃酸會炙傷食道,出現胸口灼痛、吞嚥困難等症狀。
魏秋樺:醫生怎樣診斷是否胃酸倒流?
唐琼雄:醫生可以透過照胃鏡,了解食道和胃部的情況,有些情況是下食道括約肌鬆弛,令胃酸倒流入食道,因為食道的黏膜非常脆弱,長期受胃酸刺激令食道發炎、潰瘍及出血;另外檢查食道的酸鹼度,也可以作為胃酸倒流的診斷方法。
魏秋樺:胃酸倒流有什麼治療方法?
唐琼雄:治療胃酸倒流,主要是改變生活習慣,再配合藥物治療,生活方面,最重要是控制飲食,睡前三小時盡量不要吃東西,平時最好吃七成飽,避免吃辛辣食物;另外咖啡因和茶裏面的單寧酸,會刺激胃酸分泌,也應該盡量減少,部分患者戒飲咖啡或茶,胃酸倒流的情況馬上有改善;有些肥胖人士,一躺平就感覺胃酸倒流,睡覺時不妨加多一、兩個枕頭,令自己睡得好一點。
藥物治療方面,可以服食胃酸中和劑和質子泵抑壓劑,小部分患者,經過行為及藥物治療,仍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只好進行介入性治療,透過微創手術,改善賁門括約肌鬆弛的情況。
魏秋樺:我們應該怎樣預防這個病?
唐琼雄:平時不要吃得太飽,有些人吃得太快,感覺飽時食物不單填滿胃,很可能滿到上喉管,當然會出現胃酸倒流的情況,所以吃到七成飽,甚至不餓就夠了,我經常和病人說,要對自己的消化系統溫柔一點,為了想吃的慾望,虐待自己的消化系統就不理想,美食雖然吸引,但不要讓自己對食物有太大的興趣。
小心楝選食物和飲品,尤其是咖啡、酒精和辛辣類食物,應該盡量遠離,有些人為了一餐至愛的麻辣火鍋,整天忍着不吃其他東西,開餐時盡情食好滿足,卻忽略了辣對喉嚨、食道和腸胃,都是一種刺激性的炙傷,對消化系統和上呼吸道都有很大傷害。
培養良好生活習慣最重要
唐琼雄醫生指工作緊張、壓力大,加上飲食不當容易引發胃酸倒流,以演藝界為例,演員接到劇本,為揣摩角色已經很有壓力,還要背劇本、投入感情、趕工等,要承受非一般的壓力;同樣情況,從事金融行業,看着股市上上落落,有些還要兼顧外國市場,如果本身性格容易緊張,再面對充滿壓力的工作,身體更容易出現問題,胃酸倒流只是其中一個警號,不想身體出問題,最重要是培養良好和健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