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人生:眈天望地看城市

[2020.12.18] 發表
脫色牆身痔瘡廣告(朱安妮攝)
油漆隱藏大夫診症(朱安妮攝)
轉角石柱或失功能(朱安妮攝)
外牆燈箱慎防火災(朱安妮攝)
露台花架滄海遺珠(朱安妮攝)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眈天望地就能發掘新事物?記者覺得太抽象,逼令郭斯恆帶團由油麻地走到旺角上海街附近。看一看這名觀察員究竟如何觀察城市。要知道,記者也要偷師學觀察,尋找寫故事的獨特角度。

1.脫色牆身痔瘡廣告

在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始,沿路走到上海街,附近有不少低層唐樓。郭斯恆立刻留意到綠色唐樓有脫色的牆身廣告,寫上「吳志強痔瘺專科」。字體由右至左寫上,他估計此廣告「有番咁上下歷史」。尤其以往樓宇高度相對上矮,途人視覺水平約至2至3層樓高,所以牆身有不少廣告。看到這個「痔瘺」廣告,他笑問:「以前的人是不是常常患痔瘡?」

2.油漆隱藏大夫診症

從上海街走到廟街,米白色的轉角樓吸引他停下腳步。「這裏的顏色與其他舊樓不同,明顯剛翻新。油漆遮蓋了牆身字,你看到嗎?」牆身寫上「中醫骨科李大恩∕針灸風濕歐卓玲」,這個路口人多車多,但字體大隱隱於市。觀察刺激想像,「一會我可能會Google李大恩和歐卓玲,想知道他們還有沒有執業」,他笑說。原來好故事,就是如此發現。

3.轉角石柱或失功能

之後,他再細看這棟轉角樓,發現旁邊有一條石柱,卻沒有塗上油漆。「我在想,這個會不會是湯馬森呢?」《路上觀察學入門》一書提出城市中有不少「湯馬森」建築——因城市重建後失去功能的建築物。此說法源自日本。湯馬森是叱吒美國職業棒球的Gary Thomasson,但因為被高薪聘用後一無是處, 「湯馬森」便借代成因時間推移而廢棄的建築。郭斯恆看過書中理論,常留意香港有沒有「湯馬森」,因而聯想這條石柱是否失去真正功用。

4.外牆燈箱慎防火災

這可說是驚喜大發現,記者學以致用,看見外露的燈箱覺得好奇,請教郭斯恆。他非常興奮,原來這個是舊霓虹燈箱。「政府有規定燈箱要安裝在外面,因為發生大火時,消防員可以立刻關電掣。」過往收集霓虹燈牌時,他只看過一次燈箱,所以非常興奮,立刻拍下記錄。

5.露台花架滄海遺珠

漫步至旺角一帶,他發現這裏竟然還有露台花架。露台花架是1980、90年代常見景象,有些人種花、有些人養狗。花架屬僭建物,政府近年已要求住戶陸續拆卸,所以這個算是滄海遺珠。

■想一想

觀察完?結論是什麼?

郭斯恆說「考現學」只能看到城市發展後的「結果」和現象,至於究竟他們為何會出現?就要依靠社會學者或者自己繼續探討。不過,怎樣才是一個好的觀察員?記者所見,是「好奇心」。當你走在街道,學郭斯恆一樣「每事問」,看到的城市景象一定會截然不同。

文:袁志敏

圖:朱安妮

[語文同樂 第481期]

更多教育
時代沉思:明白了生活是騙局,足夠嗎?  在茫茫路上讀托爾斯泰
【明報專訊】打開書,首數頁羅列了不少藝術家的名字,他們都一致高度讚賞這本小說──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 (1886)。我看到不同界別... 詳情
字旅行間:墟市人間
【明報專訊】聯和墟中人——吳皓妍 有次跟男友討論什麼才算「人流」,我自恃在銅鑼灣長大,見過的人流肯定比他這個「新界仔」多,便草草說:「... 詳情
潮看文史:木(muk6)  蘭(laan4)
【明報專訊】周庭被捕與坐牢,成為國際焦點(沒錯外媒就是如此偏心),BBC選入年度百大女性時更沿用網民的「香港木蘭」稱謂,明顯是對電影《花木蘭... 詳情
卷二練筆:範文作者例子應用——孟子
【明報專訊】戰國時代,各國爭奪天下,戰事迭起、民不聊生。孟子深感「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感嘆百姓深受戰爭所害,故一生奔走各國游說諸侯,宣傳「... 詳情
綜合精練:見解論證實戰  青年素質(上)
【明報專訊】■題目 為配合本學年「突破自我 展望未來」的主題,杏壇中學學生會舉辦了不少活動。試以學生會主席張柏澄的身分,撰寫文章一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