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技術加速疫苗研發 潛在風險惹關注
美國藥廠輝瑞及莫德納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在疫情爆發不足一年已面世在望,背後的mRNA技術功不可沒。有專家認為,新冠疫苗的正面數據預視mRNA有潛力用於對付其他前所未見的傳染病爆發,但潛在安全風險甚至種族差異傾向同樣惹關注。
遺傳物質mRNA(信使核糖核酸)帶有特定編碼,能指示細胞按編碼生產相應的蛋白質。早在1990年代,分子生物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便與免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構想將致病細菌或病毒(病原體)的mRNA注入人體,令人體細胞生產出帶有病原體特徵的蛋白質,激發免疫反應,儼如度身訂做的「疫苗工廠」。不過mRNA的結構並不穩定,如何安全注入人體成難題,技術亦因而乏人問津。直至2000年代分子生物技術突破,mRNA技術才成為抗病新希望。
過往需10年 mRNA只用一個月
mRNA技術曾用於研發瘋狗症、寨卡病等疾病的疫苗,均屬初期階段。新冠疫情觸發的疫苗研發潮成為加速mRNA技術應用的契機。傳統疫苗一般以死去或已消除毒性的病原體「訓練」免疫系統(即滅活技術),生產疫苗需要以受精蛋胚胎或大型生物反應器培育出弱化的病原體,過程費時。此前科學期刊PLOSOne研究指出,研發出可用於接種的疫苗往往需時10年或以上。
不過,mRNA技術只需得知病原體的基因排序,便可直接合成所需基因物質,甚至可在數周內生產大量疫苗。莫德納在掌握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後,1個月內就將首批mRNA疫苗製備完成,2個月便生產出足夠人體測試的劑量。德國BioNTech今年1月底在新冠病毒基因編碼出爐後,亦迅速設計潛在mRNA新冠疫苗版本,並與輝瑞合作研發,顯示了mRNA技術研發疫苗的速度優勢。
專家:公憤H任新疫苗成挑戰
澳洲昆士蘭大學免疫學家拉布津(Larisa Labzin)指出,以疫苗對抗疫症的最大挑戰在於研發及生產速度,她相信,只要mRNA的生產基建就位,便可成為對抗任何傳染病甚至癌症的有用武器。不過她亦警告,不同病原體的mRNA穩定性或人體反應有差異,仍需仔細研究。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博利基(Thomas Bollyky)指出,此前監管機構從未批核mRNA疫苗,在反疫苗運動令全球疫苗接種率下降之際,如何令公眾信任新疫苗將是挑戰。
研究指新冠疫苗存種族差異
另外,mRNA疫苗必須以極低溫儲存,這些新型疫苗接種後會否出現長期副作用,也是未知之數。麻省理工早前一項人工智能模擬更顯示,輝瑞、莫德納和阿斯利康等公司的疫苗採用基因技術存在種族差異傾向,對有色人種的保護效用較低。這些憂慮都需要正視。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