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覓地遠水難救近火 當局認短期供應仍嚴峻 縮短公屋輪候 陳帆:5年後先見到
【明報專記】今年《施政報告》提及已覓330公頃土地,可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約30.1萬伙需求,是《長策》訂立以來首次達標。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昨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承認,未來5年僅提供約10.1萬個公營房屋,要改善公屋供應不足、達5.6年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相信要在後5年期先見到」。
未來5年供應10萬伙公營屋
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外界關注政府所覓土地是否存在「水分」。陳帆表示,運房局與發展局評估公營房屋興建量時,已考慮發展基建、土地平整、交通影響、環評及地區諮詢等時間,未來10年內達標的土地才計算在內,「如果稍有一些比較擔心、可能有所延誤的(土地),我們都拒諸門外」,形容數字可靠。
現時覓地建屋「追落後」
陳帆承認,現時政府覓地建屋工作仍是「追落後」,「要見得到一些比較大的改善,相信要在後5年期才見到」,短期內公營房屋供應仍非常嚴峻。他稱,明白短期內公營房屋需求迫切,政府已提出租用酒店及賓館,為現時居住在不適切住所的居民,提供過渡房屋,單位租金會以合資格家庭入息的四分之一計算,稱業界初步反應良好。
黃偉綸:明日大嶼較收地好用
同場的發展局長黃偉綸稱,在已覓得的330公頃土地中,約35%來自新界新發展區或擴展區,約40%由改劃土地提供。他說,政府早前提出改劃的210多幅土地中,已約有三分之二完成改劃,可納入10年建屋目標內。
政府正就明日大嶼前期研究向財委會申請撥款。黃偉綸稱,明日大嶼相較新界收地,政府可獲整全土地作綜合規劃,提供更好公共空間及集約式居住環境;又稱收地牽涉遷置經營者及住戶等社會成本,收回地皮或隔茠e流、風水林、鄉村、山坡等,「很不好用」,且要顧及附近環境,高密度發展或面臨很大限制,結果只能中、低密度發展。他說,明日大嶼可提供15萬至26萬伙住宅,是多個新發展區相加都未能提供到的數目,形容「一個交椅洲可令香港很多年的房屋供應毋須再擔心」。
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主席陳志球表示,過往不少公營房屋項目在諮詢地區人士或區議會時,因地區人士訴求,房署需要重新更改規劃及設計,以及提供社區設施等,都較原先計劃需要更多時間,而且亦需考慮地皮狀G及限制等,但有信心房署能夠達成建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