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痛到苦不堪言
伸展治療師教你三招紓緩
「五十肩」,像為中年人士敲響的警鐘,提醒你「年紀大機器壞」,筋骨開始出現問題,這個令人苦不堪言的肩關節痛症,嚴重時就算睡着也會痛醒;正確學名是肩周炎,一般出現在四十至六十歲之間的人士,成為坊間所稱的「五十肩」,伸展治療師何耀明設計三招治療動作,以及一招保健動作,透過簡單小運動,改善肩膊的活動力,同時增強肌肉力量,物理治療師戴偉雄則解構肩周炎成因。
衛駿輝:為什麼會患肩周炎?
戴偉雄:我們的肩關節附近有很多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等,所以有很多原因造成肩膊痛症,其中一種就是肩周炎,目前為止仍然原因不明,經常重複舉高手的動作,創傷後遺症,或頸椎關節受壓等,都會增加痛症風險。
肩周炎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因為關節部位的筋骨、軟組織發炎,會有疼痛的感覺,可能持續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第二個階段,因為發炎時間太長令肩膊繃緊,被稱為「冰封期」,日常生活中一些穿衣、梳頭、搔背等動作,都因為痛楚很難做到,可能持續幾個月時間,直至「解凍期」階段,肩膊的靈活感慢慢改善,以上所講的徵狀也會漸漸緩解。
衛駿輝:很多人說痛了十八個月就會痊癒?
戴偉雄:坊間是有這種說法,但根據臨牀經驗,我們發現不是個個患者都要痛十八個月,如果第一個階段,在炎症方面控制得好,之後再配合物理治療,痛症的改善非常顯著,同時可以將復元時間縮短。
衛駿輝:肩周炎又名「五十肩」,是不是中年人更容易發病?
戴偉雄:大部分肩周炎患者的年齡,介乎四十多歲到六十多歲,取其中間數稱為「 五十肩」,不過我們臨牀所見,肩頸等痛症患者,近年都有年輕化趨勢,可能因為使用手提電腦、電話太普及,肩關節、頸關節、脊椎等痛症問題愈來愈多,所以任何年紀的人士,都應該注意保持良好姿勢。
衛駿輝:肩周炎是否能預防?
戴偉雄:預防肩周炎,最重要是日常保持肩關節及脊椎的柔韌度,同時增強肌肉力量,改善不良姿勢,有助減低肩關節的痛症,物理治療方面,針對肩周炎患者,我們會透過手法治療,增加關節位的活動幅度,並配合運動治療,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力及強化肌肉。
治療動作示範:
一)肩關節活動
假設左手有痛症,手臂不能進行正常擺動,可以用右手掌托着左手手掌,慢慢提高手臂,直至痛到難以忍受的角度停止抬高,然後慢慢放下手臂,抬起的速度不能快,抬起時讓肩膊感受到拉扯再放鬆,這個動作可以增加肩關節的活動力。
二)減輕頸椎壓力
假設右手有痛症,將受影響的手,垂直手掌向後方,左手跨過頭摸着右邊耳朵,注意鼻尖向前,然後慢慢將頭向左傾側,你會感覺頸部有拉扯感覺,然後恢復面向前方,每次做五至十次。
三)增強肩胛骨活動
雙手垂下,十指緊扣放背後,兩邊肩胛骨慢慢向後夾,放鬆後再夾緊,盡量保持肩膊向後夾,避免雙肩向上縮,這個動作以十至十五次為一組,每次做兩至三組。
保健運動:
增強肩袖肌羣
左手背放在腰部位置,會看到中間呈三角形空位,右手掌包住左手肩膊,右手五隻手指慢慢向下游走,目的地是左手手肘,有些人未必可以走到目的地,但不要緊,走到不能走的位置,手指再從目的地,慢慢向上走回肩膊,每次做五至十次,可以左右手交換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