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遷移:去國六千里,投荒十二年——〈始得西山宴遊記〉篇章結構

[2020.11.03] 發表
圖a
圖b

【明報專訊】一部文學史,也是半部文人貶謫血淚史吧?不必由屈原說起,光是指定文言經典學習篇章中的作者,已足夠淒慘和悲壯。

‧司馬遷為李陵兵敗投降辯護獲罪,身心遭受最極端的屈辱酷刑,比貶官、放逐痛苦千萬倍。

‧杜甫任左拾遺時,為遭彈劾的友人向肅宗求情,受牽連被貶,棄官後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漂泊晚境。

‧韓愈以重振儒道為己任,上表反對憲宗由陝西迎接釋迦牟尼遺骨到長安,貶到潮州,可憐十二歲的女兒病死路上。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緣起滕子京被貶岳陽,他則直言犯顏被貶三次,妻子死於第三度貶官任上,好友勸他噤聲,他回贈〈靈烏賦〉,名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典出此文。

‧很難計算蘇軾被貶次數,他多次自請外放,又曾被貶之後,未到任即加貶,最後一次貶到海南島,後來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蘇軾北歸,可惜病死途上。

‧辛棄疾力主光復淪陷金人故土,因而宦海浮沉,過了二十多年投閒置散的日子,臨終前獲重新任用,卻已一病不起。

如果幸運的文人各有各的幸運,那麼不幸的文人都是相同的。柳宗元生於後安史之亂時代,獲主政的王叔文賞識,參與改革當時弊政,史稱「永貞革新」,可是革新僅百多天便遭政變推翻,憲宗即位,王叔文賜死自殺,柳宗元被貶,還未到任再加貶永州。到永州後,母親憂心成疾病死,他則「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自稱「僇人」(僇,同戮,刑戮,音六),常常感到恐懼(「惴」,音最),害怕得發抖(「慄」,音律)。

古人說:詩窮而後工,指文人在艱難、不得志的時候,寫出來的詩文更精妙。指定文言經典之中,司馬遷、杜甫、范仲淹、蘇軾、辛棄疾的作品均寫於貶謫時期,柳宗元在永州十年,忐忑悲恐的心境無處安頓,遂放情山水,以排解流放的鬱悶,並寫成九篇遊記,是柳宗元最重要的作品。

寫作,本是一種自我治療,作者重寫自己的生命故事,把鬱結心底的苦悶不安,外在化為可以談論和思考的書寫,藉探索自己生命故事在主流價值觀之外的其他可能,重建自己的身分認同,以消解不安。柳宗元的永州遊記,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便是自我寫作治療的窮而後工一例。

■〈始得西山宴遊記〉全文結構:

(圖a)

■三重層次

〈始得西山宴遊記〉的結構可分為三重層次。根據這三重結構,由底層至頂層,讀〈始得西山宴遊記〉至少有三大重點:(圖b)

■三大重點

(1)以尋訪西山的過程和西山的特徵自比,並結穴於一個「異」字。柳宗元不但以重筆敘述尋訪西山過程的艱難,而且以西山為視點,細描所見的景色以及自己的感受,以見西山之異(與別不同)。描寫的景色十分立體,先是俯視,以眾山之小襯托西山之高,是深遠手法;又向外遠眺,一望無際,是平遠手法:空間之外,還有時間推移,黃昏時候蒼茫一片,是迷遠手法,散點跨時的寫法描畫了一幅很富山水畫韻味的西山望遠圖。

古人每以高山自比,如杜甫「一覽眾山小」、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柳宗元亦然,以西山之特異象徵自己的傑出和不與眾同,也藉尋訪西山不易,象徵人才難得,招賢納士須誠懇、謙遜的態度。

(2)遊永州諸山與西山的對照,並結穴於一個「始」字。柳宗元寫遊諸山與遊西山,對照十分明顯。遊諸山,只敘述經過,尋訪和活動近乎常規,酒醒後歸家作結;遊西山呢,尋訪過程艱難,活動自由寫意,不受拘束,安睡至太陽下山仍未醒,更不想歸家,不敘述結束,餘而不盡,此對照之一。遊諸山只及事,遊西山則即事生景,由景及情,事景情三者交融,見大手筆,此對照之二。經對照,諸山的平凡襯托出西山的特異,一個「始」字,劃分了諸山與西山的界線,取消了諸山平凡經驗的遊歷性質,重寫了遊歷的定義。

(3)柳宗元消解恐懼的原因,並結穴於一個「遊」字。這是本文主旨所在。柳宗元分別在遊諸山和遊西山之後,直接引用莊子「以為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也」和「上與造物者遊」表達遊歷的覺悟,前者依然執著於沉淪於世俗的我,後者藉西山望遠所見的恢弘天地,反思人與我的渺小,則主流價值觀束縛的人間一切得失榮辱,又有什麼大不了呢?要是柳宗元生於今天,或會在西山上哼陳奕迅的歌:「也像我很糾結的公事∕此際回頭看∕原來並沒有事」。

擺脫、超越套在精神上的世俗主流價值,生命回復自由自在境界,莊子稱為「遊」。如果遊歷不能提升精神境界,不算真遊歷,所以說:遊歷自遊西山開始。

不過,寫作並非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對現實的折射。與其說遊西山破除了柳宗元的恐懼,毋寧說這是他的願望。柳宗元一直與這種困擾他的抑鬱搏鬥,也寫下很多好作品,可惜,最終還是在47歲的壯年憂鬱成疾,病死柳州。更遺憾的是,兩月後憲宗崩,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叔文舊部,重獲任用。

最後一提,貶與謫本來不同,貶是降職,謫本指譴責、處罰,後來引伸泛指貶官和放逐。嚴格來說,謫可以不是貶,柳宗元放逐為永州司馬,官階沒變,不算降級(都是從六品上),不過,籠統而言,都說柳宗元貶官,貶謫不予區分了。

文:林葦葉,四年級學生何梓雯、梁美茵、劉瀛聲、韓德光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範圍包括中文閱讀教學與評估、香港少數族裔學生中文學習、中文教育網絡分析應用等。)

[星笈中文 第008期]

更多教育
卷一拆題 卷一答題策略:留意表格提示 參考欄目遣詞
【明報專訊】上一期提及在回答有關內容大意的題目時,需注意示例的表述方式,以拿揑答案的詳略,避免答案過於簡略,或說明過於冗長。事實上,回答任何... 詳情
備戰文憑:高階思維題型︰「評鑑」題(一)
【明報專訊】中文科公開試卷一擬題概念中,評鑑類題目要求考生有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顧名思義,「評鑑」指評論作者思想內容和鑑賞文章的語言表達。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