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上月重開 志願軍家書將出版

[2020.10.17] 發表
9月19日,在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和老師的陪同下,志願軍老兵參觀位於丹東的抗美援朝紀念館。(新華社)

坐落於丹東市英華山、與朝鮮新義州隔江相望的抗美援朝紀念館,在9月19日重新開放。作為中央軍委直屬、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美援朝歷史的專題紀念館,展出新徵集的1000多件相關文物。工作人員稱,這些文物均為烈士家人所捐贈,其中包括由弟弟捐出的空3師7團3大隊大隊長牟敦康的兩枚紀念章和哥哥生前日記。牟敦康在1951年11月30日配合志願軍50軍奪取大小和島時參與空戰,其後失蹤,最終被認定可能墜海犧牲,並在1952年4月由解放軍頒發一等功。

志願軍家人捐逾千件文物

抗美援朝紀念館還專門收集和整理一批志願軍家書,並準備出版發行。紀念館館長劉婧媛認為,這些文物展現的是志願軍以及中國人民一種不肯言敗的精神:「正是靠茬o樣一種精神,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這也激勵茤狾酗H,為建設好我們的國家努力奮鬥!」

該紀念館經閉館6年擴建,目前總佔地面積18.2萬平方米,由紀念館、紀念塔、全景畫館、國防教育園組成。現有館藏文物2萬餘件,各類抗美援朝資料3萬餘份,其中一級文物58件,二級203件,3級1145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手稿,「白雲山團」錦旗,作家魏巍創作的《漢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都陳列其中。其中在紀念塔和紀念館中間的廣場上,一個高出地面幾十厘米的凹字型結構的壇,是志願軍指揮所舊址。該指揮所面積超過7000呎,全為鋼混結構,厚1至2米,並設3個出入口,12個房間。由於當年修建時高度保密,戰後又移交當地駐軍,一度被當做第十三兵團炮兵指揮所,並列為省級文物。直至1995年才確認為指揮所真身。

據說修建該指揮所的目的,一是為入朝部隊的指揮機關使用,保證高級指揮員安全;其次若入朝失利,則可將指揮所作為前線指揮部使用。但由於在抗美援朝期間,志願軍指揮機構一直在部隊遷移,這奡N成為志願軍後方備用指揮所,在抗美援朝後期,守衛鴨綠江的高炮部隊曾駐守該處。

更多中國新聞
網傳控訴校長絕筆信 成都大學書記溺亡
【明報專訊】前日傳失蹤的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圖)的遺體已在昨日找到。成都溫江警方昨午通報,昨晨6時許,在江安河溫江段一河道內發現一具男性... 詳情
昨日是世界糧食日,「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當日在青島、濰坊、溫州三地測產收割,其中最低畝產有320.78公斤,最...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