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傷健共融
【明報專訊】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宗旨是促進、保護和確保所有殘疾人士能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權和基本自由,以及對殘疾人士固有尊嚴的尊重。公約於2008年8月31日起在港生效。傷健共融即殘疾人士融入主流社會,與健全人士同樣參與教育、工作、社交、康樂等活動,通常通過反歧視條例、無障礙政策及設施等實現。根據香港傷健協會,推動傷健共融能維護社會公義,並實踐人人平等這普世價值。
◆傷健共融.無障礙:
→ 政策——例子:殘疾人士可使用輔助生活的工具或動物,如導盲犬
→ 設施——例子:交通工具、建築物及公共場所安裝升降機、斜台、凸字指南等
→ 條例——《殘疾歧視條例》保障殘疾人士免受歧視;《基本法》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亦為所有人(包括殘疾人士)的基本權利提供保障
◆新聞例子
經過兩年多研究,勞工及福利局2020年7月公布由康復諮詢委員會制定的《殘疾人及康復計劃方案》(《方案》)。《方案》釐定策略方向,包括推動傷健共融文化,促進暢通易達的環境、交通及資訊傳達,讓殘疾人士可全面融入社會。
香港首席輪椅羽毛球手陳浩源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自資拍攝短片教授行動不便者在家運動,他希望影片能喚醒社會關注共融,並指不論是否有疫情,行動不便者也要留在家做運動,「你很難見到健身房會有傷殘人士,配套根本不適合」。陳浩源表示,共融並非僅予傷健者生活的空間,而是社會消除對殘疾人士的歧視。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相關數據
1. 據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13年本港估計有57.86萬名殘疾人士,佔整體人口約8.1%。
2. 平等機會委員會2018年3月發表《香港無障礙的士研究報告》,香港只有0.5%的士可供輪椅上落,比例遠低於其他收入水平相若的城市或地區,例如2015年英格蘭便有58%的的士可供輪椅上落。
3. 元朗區議會與香港傷殘青年協會於2018年6至10月調查元朗區125個設施,並按照屋宇署發出的《設計手冊:暢通無阻的通道2008》為標準評分,當中77.4%項目被評為滿意,被評為難以使用及有改善空間的項目佔22.6%。
■試題舉隅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相比起建設更多無障礙設施,公眾教育更能推動傷健共融?
[通通識 第6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