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中央委員會
上周三(9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翻查官方紀錄,中央財經委自1月3日召開過第六次會議外,並無召開第七次會議的報道,顯然,第七次會議未對外公開報道,其議題當然也不為外界所知。近年,愈來愈多的中央級專門委員會轉入「地下」,隱身幕後,會議不再公開報道。
會議「地下化」隱身幕後
習近平2012年掌權以來,新設或強化了很多中央級領導小組,由他本人兼任組長,而這些小組的會議內容,官媒都高調報道,故一度有「小組治國」的說法。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之後,這些小組大多改成了委員會,仍維持定期開會的慣例,但曝光度卻逐漸下降。現在僅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深改委)、中央財經委等少數中央級專門委員會的定期會議,還會公開對外報道。
目前由習近平掛帥的中央級專門委員會至少有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國安委)、中央深改委、中央財經委、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中央外事委)、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依法治國委)、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網安委)、中央審計工作委員會(中央審計委)、中央軍民融會發展委員會(軍民融合委),除了中央國安委的首腦稱主席,其他委員會首腦均稱主任。
這些專門委員會的會議秘密召開,並非全部始於十九大後,以中央財經委為例,其前身是十九大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該小組會議首次曝光是2014年6月的第六次會議,而官方新華社後來的回顧報道才透露,該小組的首次會議是2013年4月召開,而前5次小組會議都未作公開報道。
更多的中央級專門委員會,都是只在第一次會議對外作了公開報道,之後就一直隱身。例如,中央外事委於2018年5月15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之後就再未有該委員會開會的報道。
不過,在地方媒體報道的點滴中,人們可以得知這些中央級專門委員會的後續會議。以中央國安委為例,2018年4月17日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之後就再無開會的報道,但去年2月28日,福建省委召開常委會議暨省委國安委首次會議,「傳達學習貫徹中央國安委第二次會議精神」;今年4月23日,吉林省委國安委開會,學習貫徹習近平「在國安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精神」。
這意味着,去年和今年中央國安委都召開過會議,時間都不遲於4月,顯示中央國安委會議是一年一度。
內容敏感 成員變化諱莫如深
這些委員會會議的「地下化」,或與外部環境變化有關,一些敏感的會議內容不便公開,連帶這些委員會的領導成員變化亦諱莫如深,如國安委十九大前辦公室主任是政治局委員兼中辦主任栗戰書,蔡奇在2016年任北京市長前任常務副主任。
現在,常務副主任已換成國安部長陳文清,而中辦主任丁薛祥卻從未用過國安辦主任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