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8年公屋輪候時間翻倍 感歉意
【明報專訊】公營房屋供應匱乏,截至今年6月一般家庭最少輪候5.5年才獲首次編配機會。黃遠輝承認,在任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8年,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由他上任時的2.7年上升至落任時的5.5年,對此感歉意。他認為現時房屋問題源於2002年的「孫九招」,本港房屋供應「大煞車」,導致公營房屋不足的問題如滾雪球,寄語政府需按社會需求興建公營房屋,包括進一步增建公屋,由目前年均1.5萬個增至2.2萬個。
促公屋年建量增至2.2萬
按房委會資料,2014年9月起,公屋輪候冊平均輪候時間為3.1年;2014年9月至今6年內,公屋輪候冊一直超出平均3年上樓承諾。他說,公屋輪候時間「無諗到會咁差」,當初料2012年起會增加房屋供應,但估計不到要待2015年後才看到單位供應量增加,由以往年均約1.2萬增至約1.5萬個,但增幅無法追上輪候冊累積申請,導致輪候時間一直延長。
歸咎「孫九招」 停建 「很大錯誤」
截至今年6月,公屋輪候冊有25.97萬宗申請,平均輪候5.5年。黃遠輝稱,有關數字滯後約4年,是反映2016、2017年申請者獲首次編配公屋時間,若申請者第二次才接受編配,有可能已等候7.5年;若第三次才接受,有可能等候9年。他說,即使近年每年平均新建1.5萬個公屋單位,仍遠遠追不上需求,認為政府需徹實執行長策目標,每年興建最少2.2萬個公屋單位,連同每年平均回收約1萬個單位,共提供逾3萬個單位編配,才有望較快消除輪候隊伍。
房屋問題已困擾香港多年,黃遠輝認為源於2002年11月政府推出「孫九招」,包括停建居屋、停止土地拍賣等,形容是對本港土地及房屋供應「大煞車」。但他說,政府沒理由因樓價下跌而停止供應公營房屋,「理論上來說,經濟環境愈差,公營房屋需求愈大」,認為當年停建公營房屋決定是「很大的錯誤」,「(政府))不是地產商,公營房屋供應量是應該按照需求加減,並有序地提供,這是政府的責任」。
改口不還駿洋 互信「更蕩然無存」
對於火炭駿洋h第一至三座繼續作檢疫中心,未能如期10月交還。黃遠輝稱疫情在本港爆發至今已超過半年,政府理應有其他檢疫中心的選擇,現在卻改口不交還駿洋h第一至三座,會令市民與政府之間互信「更加蕩然無存」,政府應遵守承諾,「至低限度釋除部分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