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兩大超市減價有帶頭作用 稱再申保就業須回饋社會 學者:搶小店生意
【明報專訊】第二期「保就業」計劃點名兩大超級市場集團百佳和惠康,若申請需提交方案回饋市民,例如減價。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昨到電台受訪時稱,兩大超市有「帶頭」作用,預計其他同業跟隨減價;對於外界質疑超市獲補貼再減價可賺更多,羅稱若超市減價可賺更多錢,毋須有政府補貼才做。有學者不同意羅的說法,認為大型超市減價只會「搶埋小店生意」,減幅亦有限。
羅致光在港台《千禧年代》說,社會清楚看到超市生意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少,故可回饋社會。他說若超市減價,會有帶頭作用,其他超市會跟隨,最終受惠是市民。對於超市已年終無休「特價」,羅同日在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稱,超市須說明如何提供額外減價優惠,以及政府如何監管的方案,「我不會請一隊人巡超市」。他補充,超市也可向弱勢社群派超市券或加強防疫措施,如增聘人手在店舖門口為顧客量體溫等。
外界質疑享補貼後減價增市佔率
羅:若有錢賺不必政府強迫
對於外界質疑,超市獲補貼後減價,可賺取更大利潤及增加市場佔有率,羅致光稱對說法不解,稱如超市減價可賺更多錢,毋須政府強迫,「點解今日唔做(減價)?」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表示,要求兩大超市減價只會「搶埋小店生意」。他解釋,超市取貨量大,可獲供應商較大折扣,而超市賣貨前已收上架費,有較大空間調低定價。他又稱,今年6月超市銷貨總值是46.6億元,兩大超市獲補貼相比只是極小數目,減價幅度有限,「單是與超市開會的時間,(政府)已花不少錢」。
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加入新罰則,若企業行為有違保就業目標或公眾利益,政府有權不批申請,羅致光昨不點名批評,有大企業領取保就業補貼後,去信商戶逼人結業,即逼商戶不要保就業,不符合計劃原則,「(大企業)一方面受益,一方面又唔幫(保就業),係咪合理行為?」他呼籲企業不要再做類似行為。羅致光重申,暫沒計劃延長保就業計劃,稱全球需長期面對疫情,若長期透過政府「泵水」給企業,儲備會「乾塘」。
對於前日公布5至7月失業率為6.1%,較4至6月下低0.1個百分點,羅致光稱保就業計劃發揮一定作用,但稱8月市G很差,商場人流大減,籲對下一期失業率「不要太樂觀」。
美容業倡准全面復工
第三波疫情下,美容業由7月15日起至今被勒令停業,13個美容業協會昨要求政府容許全面復工,稱業界已有多項抗疫措施,如工作時戴手套及面罩等,即使未能全面復工,仍期望身體按摩、美甲、紋眉等雙方有戴口罩的服務可復業。業界期望推出第三輪抗疫基金紓困。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