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中」:歷代奇案 蛛絲馬迹找兇手
【明報專訊】面對案件,偵探能用不同方法破案。中國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破案高手,他們憑着細心和智慧,準確偵破奇案!南宋人鄭克寫的《折獄龜鑑》記載了不少有趣案子,當中出現很多破案高手,用獨特的方式破案,你又能找出以下案件的真相嗎?
◆破案高手(1)春秋鄭國宰相子產
案件:子產斷案
春秋時期鄭國宰相子產路經某地,聽見婦人哭泣聲,有人指因為婦人的丈夫剛死去,所以哭了。子產想了想,命人把婦人抓起來審問,因為她就是謀害丈夫的兇手!一審之下,婦人果然承認她就是殺人兇手。究竟子產是從哪裏找出破案關鍵?
這是歷史上著名的「子產斷案」故事,在《韓非子》中有所記載。這案件的破案關鍵,是婦人的哭聲!子產聽到哭聲便感到不妥,他說:「一般人面對至親離世,會感到傷心難過、悲哀,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聽到婦人的哭聲,奇怪的是沒有悲傷之情,反而存在恐懼,所以我覺得婦人是牽涉命案的人。」鄭國子產是歷史上有名宰相,不止斷案如神,而且處事公正,又極具謀略智慧,當宰相時為鄭國捍衛了不少利益,深愛百姓愛戴,更受後人讚譽是宰相的典範呢!
◆破案高手(2)唐官員劉崇龜
案件:劉崇龜換刀
案件發生在唐朝,一對男女相約晚上見面,在男子到達前,女子已被盜賊刺殺身亡。眾人都看見男子衣物染血,認定他是兇手,但男子否認殺人。官員劉崇龜檢查現場留下的兇器——屠刀(宰牛切肉用的刀),便想到方法找出真兇,你猜是什麼方法?
屠刀是屠夫的重要工具,每人都有一把屬於自己的屠刀。劉崇龜知道兇手是屠夫,可是不知是誰。他召集所有屠夫,收集所有屠刀,說要分配大宴會的宰牲任務。到翌日請屠夫前來領刀,領刀前劉崇龜早已悄悄將兇刀與其中一把屠刀對換,剩下的兇刀沒有人取,他便問最後因屠刀被換掉而沒有領回刀的屠夫,兇刀由誰擁有,就這樣順利找出了兇手,經過一番轉折,終捉拿兇手。劉崇龜不止是聰明的官員,還擅長詩畫,一度有不少人都爭相想要他的畫作呢!
◆破案高手(3)北魏大臣司馬悅
案件:司馬悅視鞘
有一個名叫董毛奴的人,帶同5000元上路,途中卻被劫殺,大家認為張堤是兇手,因為在他家找到5000元。張堤被嚴刑審問,由於不堪拷問便承認是兇手,可是北魏大臣司馬悅卻有所懷疑。辦案時有所懷疑,你會怎樣做呢?
司馬悅沒有只因為5000元的「證據」而斷定張堤殺人,他反而更仔細地找尋更多證據,他找來董毛奴的哥哥董靈之查問案發時的環境,他說:「兇手在短時間內殺人及取錢,當時應該會很狼狽,混亂間相信會遺留一些東西,你當時有沒有看見不屬於弟弟的東西?」董靈之答:「有一個刀鞘(收藏刀的套)。」司馬悅看過刀鞘,找來刀匠詢問,沒多久就問出刀鞘是董毛奴的鄰人董及祖所有,再審問之下,果然找出董及祖才是兇手呢!
■想一想
破案高手有什麼特點?
你覺得自己可以成為破案高手嗎?
■語文小錦囊
跟胡適學懸念
簡介:胡適曾任北京大學校長,是中國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是提倡思想文化改革的「五四文化運動」領袖之一,作品有《胡適文選》、《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和《白話文學史》(上卷)等。〈差不多先生傳〉是胡適的一篇人物傳記。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跑去,一時尋不着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牀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裏焦急,等不得了,心裏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牀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
他的名譽愈傳愈遠,愈久愈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節錄自〈差不多先生傳〉
■學一學
懸念
偵探推理故事總有懸疑,在寫作中也有「懸念」的手法來引起讀者興趣。就像〈差不多先生傳〉,介紹差不多先生的時候,不說他是誰,但提供「大家都認識」的線索,提起讀者的興趣,讓讀者像查案一樣看文章猜他是誰,到最後「破案」了,原來差不多先生不是一個人,而是指現實中普遍有這些性情的大眾,既給讀者帶來反思,且趣味盎然。
■做一做
你也來嘗試用「懸念」的寫作手法來介紹一個人吧!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