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攻略:卷一應試思維 (25)∕儒家始終你好
【明報專訊】以下為2019 DSE的一條題型(4分,題目略為改動)︰
根據《海鷗》一文的寓意,有指與孔子說「君子求諸己」或莊子「無用之用」的思想相通。
試任擇其一,略述與本文是否有相通之處?
◆應試思維直播︰
(1) 是否有相通之處?難道答「否」嗎?肯定是有相通之處,這樣題目才可以答下去。
(2) 無論答孔子或莊子,分數相等,但我一定選孔子,因為我對他較為熟悉。儒家思想亦較具體,易於闡述,立意鮮明,一般較為討好。
(3) 前提當然是我明白「君子求諸己」的意思。不會為選而選。
(4) 君子求諸己,與小人求諸人相對。無論是為人或處事,君子對自己皆要求嚴格,不會把責任和過失推給別人。
(5) 設想4分的分佈是︰《海鷗》寓意(1分)、「君子求諸己」解釋(1分)、相通之處(2分)。
(6) 你肯定分數的分佈沒錯?不肯定。但肯定不會差太遠。繼續做吧,不要多想了!
(7) 《海鷗》的寓意,強調「傲以野」,野外嘯傲,最重要做到自強不息,毋須依靠別人過活,這與君子建立自信的價值觀相通。大致是這樣了。
(8) 《海鷗》的寓意與「君子求諸己」的思想相通。海鷗能依從本性,「傲於野」,自給自足,自由自在,不必依賴別人過活。(1分)正如君子對自己有極高的要求,充滿自信。(1分)二者皆能依乎個性,海鷗不假外物,君子亦不求別人的讚美,做事只求問心無愧,不會因為際遇欠佳而埋怨別人,正與海鷗帶出的寓意相通無間。(2分)
(9) 老師,聽聞選「無用之用」的考生表現較佳?
(10) 個別例子而已。我始終對儒家思想投信心一票,我不會輕易動搖。當然,以上作答思維只是愚見,僅供參考,選海鷗或選海燕都可,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求諸己」。
■小知識
儒家教育觀
儒家的教育觀基本上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修己安人的士或君子。以下簡述儒家教育思想的特點:
(1) 有教無類
教育學生,不以族類、貴賤、年齡等為限制。朱熹《論語集注》說:「人性皆善,而其類有善惡之殊者,氣習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則人皆可以復於善,而不當復論其類之惡矣。」
(2) 因材施教
?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及性格,結合實際情况予以教育。正如孔子所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3) 德才兼備
?品德要高尚,知識要淵博,相輔相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4) 尊師重道
?此乃飲水思源,知識德行的根本。「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禮記正義》)
(5) 教學相長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互相促進,共同提升。「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禮記.學記》)
(6)學以致用
?不空喊口號,必須將已知的道理應用於實際生活。「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習」,就是篤行,應用的意思。
.蒲葦 - 著作包括《中文科文憑試活用筆記》、《我要做中文老師》、《說話考試不離題》、《DSE中文科16課必考文言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等。
文:蒲葦
圖:劇照
[語文同樂 第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