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私樓供應斷崖跌 公屋輪候恐破六
【明報專訊】團結香港基金最新研究報告表示,無論私樓抑或公營房屋供應,未來數年均未能達到「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認為政府官僚體制令「生地」變「熟地」過程緩慢引致;又形容私樓供應「斷崖式下跌」,並預計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將衝破6年。
疫下私樓零動工 3年首見
報告稱,私樓供應「斷崖式下跌」,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比2018年急跌33%,僅14,093伙,比政府預測少約三成,主要住宅建築工程放緩。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說,疫情下的情G更令人憂慮,稱今年1月是3年以來私樓首次「零動工」,加上物流影響,現已有兩個原本準備賣樓花的樓盤延遲2至6個月才落成,擔心未來私樓供應繼續短缺,估計未來5年每年只有1.6萬個私樓單位供應,比過去機構的預測少14%。
倡設小組加快生地變熟
報告認為,私樓供應放緩與土地供應減少及發展程序繁複亦有關,葉文祺建議政府設立類似「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內的中央小組,跨部門一站式處理發展商改劃土地申請,並促進規劃地政屋宇,協調及協助土地發展,加快把「生地」變「熟地」。
除了私營房屋,改劃用地及發展過程冗長亦影響公營房屋供應。報告預測公營房屋未來10年僅提供24.9萬伙,比政府預測的27.2萬伙低。報告指出,過去7年公營房屋供應量皆未達長策目標,累計已欠缺8.26萬伙,單位總數相當於11.2個彩虹h,加上預計未來10年會欠缺6.6萬伙公營房屋單位,會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由現時5.4年增至6年以上。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認為長策低估房屋需求,需重新檢視推算方式。他亦表示雖有外圍因素如疫情等影響,但政府現時官僚程序令各部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亦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