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關鍵詞:敘述故事力量 轉化心中傷痕

[2020.04.01] 發表
含蓄的插畫根據Mo的口罩故事畫成,主角正在車口罩,背後兩人是其父母——父親是裁縫師傅,母親是車衣工人,她的成長離不開衣車……插畫背後是個怎樣的故事?你又看出什麼感情?
《Breakazine》前總編、「創傷同學會」策劃兼發起人山地因「1:49故事行動」而聽到不少故事,在聆聽過程中學會分擔說故事者的苦痛。
「當我替某個角色不值的時候,我喜歡代入角色改寫故事。」Polly早前看內地劇集《延禧攻略》,嘗試代入嫻妃身分,臨死前寫信回顧自己一生。用故事形式組織思緒,她發現嫻妃不再只是「壞人」,而是個有血有肉、有經歷、有情感的人。
採訪當日Polly為生活書院的籌款派對舉辦工作坊,鼓勵參加者製作小書誌。小書誌載有問題供參加者思考,如「請問你成長中有沒有其他的經歷反映你同樣重視這些東西?」等。
「創傷同學會」facebook專頁封面圖片是一幅人人手牽手的插畫,意謂各有故事的人互相扶持,加起來便是完整的世界。

【明報專訊】你相信故事的力量嗎?書誌《Breakazine》前總編、最近組織「創傷同學會」團隊的山地與曾舉辦敘事治療工作坊的Polly都曾任記者,專責人物訪問,善於聽人說故事。山地希望藉「故事」為社會注入從創傷轉化成互相治癒的理念;而Polly相信人生經歷除了「問題」,仍有很多東西值得發掘探索,「故事」正是橋樑,助人看得更闊、更深。

蒐集有血有肉故事

所謂「故事」,不止是童年時父母給你細讀的短篇,你與我過去的一切經歷,皆是故事。山地(下圖)認為,聆聽有血有肉的故事很重要,人們可透過故事重述記憶,為整代人梳理思緒。她於2019年11月有份策劃由突破機構、612人道支援基金等支持成立的「創傷同學會」,計劃其中一個目標,是以敘事治療等方法重整香港故事。計劃最近在網上舉辦「1:49故事行動」,希望記錄港人經歷社會運動以來的轉變,山地說:「感覺在2019年11月理大一役之後,香港人變得有點麻木,太多創傷,一下子不懂自處。人很容易遺忘,記憶容易消失。當創傷、憤怒積壓,什麼記憶值得留下?」

「1:49故事行動」蒐集了不少抗爭前線故事,山地明白私隱對說故事者尤為重要,故蒐集故事前,必先建立信任。計劃蒐集故事有幾個程序:先開宗明義表達想蒐集故事,然後鼓勵有興趣說故事的人填網上問卷,談談個人經歷,再請願意進一步分享的人留下聯繫方法。她說,計劃會盡量保護說故事的人,如上載聲音故事時會為說故事者的聲音做後期處理、以面具人漫畫代替真人樣貌等。

說者整理思緒 聽者反饋啟發

山地這段日子常常聽故事,她對當中一個故事印象深刻,令她體會到與別人連繫的觸動。有年輕人自言對成人世界很失望,覺得長大後也會變成他討厭的成人。昔日山地會覺得年輕人就是這樣,「但聽完年輕人的話,感同身受明白他的痛,又發現自己也是成人,年輕人的痛苦自己有份造成,他的一部分與自己相連」。經歷痛苦,她苦笑稱不容易轉化悲痛感覺,「真的很痛,要經歷,要接受這份痛苦。這份痛楚告訴我們,我們是connect的,感恩不止是我單獨承擔,是一代人一起承擔。我已非第一身承受這痛,是他人承受,我聆聽他的故事,起碼能為他分擔一點苦」。另有年輕人在社運中擔任前線支援,曾面對情緒崩潰的抗爭者時感到「頂唔順」,很想離開卻又自覺失敗。山地提醒,聽故事者要有種「不能改變別人」的自覺,一方面對困難時,另一方陪在身旁,「但不能改變一切,黑暗不會從此消失,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敘事治療崇尚「去中心化」,認為說故事者與聽故事者平起平坐。說故事者先有一次整理個人思緒的機會,聽故事者則可給予反饋,分享自己在聆聽故事後有何啟發,從而令說故事者再有第二次機會思考、發現。如山地早前聽過一個關於口罩的故事——故事主人翁Mo的父親在去年社會運動出現前離世,她還來不及處理情緒便投入運動。直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有機會靜下來,她走到衣車前車口罩,才意外尋得自己與靠車衣為生的父母之連結。山地說,Mo分享個人故事時說了三遍「我只想父母會喜歡我這樣做」,她聆聽、觀察再記錄,也發現Mo對父母的感情很深。山地蒐集故事後,寫出故事並上載到「創傷同學會」社交平台專頁和Telegram channel,Mo看到後感謝山地記錄了自己的故事,助她尋回與家人的連結,以及找回自己。

放下標籤 忌先入為主

除了公開計劃,也有不少人默默在某處聆聽別人的故事。曾任記者的Polly喜歡寫作,尤其喜歡發掘不同的生命故事,但感到都市生活多是刻板重複,不易找到寫作素材。有次她到台灣出差,在書局接觸到有關敘事治療的著作,覺得「相信故事力量」的理念很有趣,對敘事治療產生興趣,繼而到香港浸會大學修讀一年制的敘事治療進深課程,「敘事治療相信人跟問題是分開的,一個人的人生經歷除了『問題』外,仍有很多東西值得發掘。一個簡單的生活經歷就已經可用很多角度去看,大大豐富了故事,令寫作時有更多材料」。

修讀課程期間,Polly其中一份功課,是替某名中年男士作敘事治療。男士訴說昔日如何在職場打拼,並談及對理想工作的看法。基於固有的性別觀念,她本以為該男士的理想工作一定是高薪厚職,豈料對方的理想工作原來是「湊女」。她當下「感到害怕」,因發現自己違反了敘事治療其中一個重要元素——「not knowing」,即放下標籤、假設和判斷,保持「不知道」的好奇心態。Polly說,若當時無及時發現,就可能因自己先入為主的「假設」而錯過了對方故事的特別之處。

除了是受害者,還有何身分?

Polly表示,零散的生活經驗經過梳理,人們可尋得被遺忘卻真切存在的東西。如她習慣以文字排遣愁懷,接觸敘事治療前,大多只集中書寫自己有多悲傷,內容有時未免流於單薄。敘事治療令她學會多角度看待事情,抒發情緒後會再思考:除了難過,自己有否發揮智慧或能力應對問題?自己除了是「受害者」,還可有什麼身分?從聆聽別人故事,到了解自己的經歷,令Polly明白要有多元視覺。現於慈善機構任職的她接觸弱勢社群時,所見不是別人有多「慘」,而是進一步看到他們有應對生活挑戰的智慧與能力,弱勢社群也有值得尊重及學習之處。

文:吳穎敏

圖:吳穎敏、林靄怡

插畫:含蓄(創傷同學會提供)

[語文同樂 第436期]

更多教育
神回覆:玩過火,怎麼辦?
【明報專訊】今天是愚人節,總有人會在這日假裝開玩笑向心儀對象告白;有人會說些無關痛癢的小謊言;亦有人會化身「整蠱專家」,精心設計一連串惡作劇... 詳情
古文化談:古代騙局
【明報專訊】不少人喜歡在愚人節整蠱作怪,演惡作劇捉弄別人。朋友間開玩笑固然有趣,但若在日常生活上當受騙,就不是那麼好笑了。無論古今,騙徒總是... 詳情
文字定格:長康
【明報專訊】電視機傳來疫症的消息,有一宗較矚目的,發生在青衣長康h康美樓。 我想起我就讀的中學正正位於青衣長康h,那時候,我們只有55... 詳情
視聽之娛:非常英雄 黑暗過去
【明報專訊】2019年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破盡紀錄,以近28億美元成為全球史上最高票房電影,每當漫威電影上映總會掀起一波熱潮。漫... 詳情
文字青春痘:體能篇
【明報專訊】近月天氣乍暖還寒,但大家別借故拒絕運動,除了多加運動保持身壯力健外,亦須緊記別寫錯下列有關體能的四字成語。 【答案見另文】...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