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H不足成樽頸 增400二線負壓H應急 醫局研穩定病人提早出院入檢疫營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發展成全球大流行,除了來勢兇猛,更有可能曠日持久,有專家參考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先例,估計今次本港疫情或在冬季出現第二波爆發,隨時較第一波更嚴重、更致命,應及早規劃應變。有醫管局前管理層稱,面對一場數以年計的疫症挑戰,本港在病H數目、深切治療部醫療儀器等都可能面臨樽頸,甚至出現要選擇「救誰、不救誰」困局。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探討本港抗疫時可能遇到的樽頸,以及應如何應對。
海外爆發觸發返港潮,釀成本港新一波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病H不足是本地醫療系統的抗疫樽頸。醫管局雖稱「一線」負壓病房有1200張H,實際上僅800張可供成人使用,面對佔用率連續10天超過七成,昨更見77%新高,醫管局將增設400張「二線」負壓房病H接收病情穩定的確診者。消息稱,醫管局探討在一二線負壓病H爆滿後,或要分流病人到普通病房,甚至「出院」入住檢疫中心,而當局曾就此視察鯉魚門公園度假村。
800成人負壓病H 連續10天逾七成滿
香港的抗疫關鍵是守住醫療系統不癱瘓,醫管局於疫情初期公布有1400張負壓病H,至本月初,局方改稱數目受醫院重建計劃影響,減少9%,至1272張。有知情人士稱「ICU(深切治療部)有排都未爆滿」,目前壓力不在深切治療部容量,負壓病H不足才是問題癥結,而實際上只有800張供成人用,其餘是兒童H位,現成人H已七成滿,而兒童病房的廁所較小,不適合成人入住。
目前不論病情 一律入一線負壓房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表示,早前7個聯網改裝普通病房以增設負壓設施,約400張「二線」病H將接收穩定確診者,騰空一線病H給新確診者。局方正與政府商討如何再增加醫院隔離病H,並正考慮不同方案以增加醫院接收能力。
醫管局現不論病情輕重,接收確診及懷疑個案入「一線」負壓病房。有醫管局高層稱,因應「一線」負壓病H使用情G緊張,局方正就各種可能出現的情G作準備,首要原則是不阻礙新確診患者入院接受治療。他舉例,若一二線負壓設施均飽和,或要按風險將穩定患者「一格一格褪出去」,包括入住已清空的普通病房,甚至共處同一普通病房;若人數持續增加,不排除要轉送病人離院到檢疫中心,推行次序、如何落實則要視乎最新科學證據、疫情發展及醫院負荷等。
探討鯉魚門度假村接收輕症者
知情人士稱,醫管局早前希望將病徵輕微患者送到駿洋h,遭居民反對,現要寄望下月啟用的鯉魚門公園度假村擴建部分,醫管局曾到該處視察環境,至於能否徵用作接收輕症確診者,他說仍未有定案,亦要確保「換氣率」及分隔空間足夠。
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本港確診者平均住院20天,相比新加坡的12天長,建議將病情已穩定的患者轉到分流病房或復康醫院,而入住鯉魚門等檢疫中心亦「可行」,直至兩次病毒測試陰性才可回家,但要確保24小時有醫護當值,定期量血壓及血氧含量,若情G惡化即送回醫院。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建議將輕症、接近康復的患者安排轉到類似武漢方艙醫院的「中介醫院」,讓急症醫院治療緊急個案。
專家認同設中介醫院 紓急症醫院壓力
此外,許樹昌稱密切接觸者數目隨確診個案急增,衛生署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早前已同意將隔離期改為「10+4」形式,即首10天在檢疫中心隔離,最後4天家居檢疫;他建議港府加開一幢公屋,作為居所狹窄者的家居檢疫場所。
明報記者 許芳文
(抗疫樽頸系列之一)
(抗疫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