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食價漲
小貼士助你省荷包
鼠年新氣相,漲價也算一條。
地稅漲、汽車保險漲、房屋保險漲、食物價格也要漲……小時聽父輩們說:「吃不窮、喝不窮,算計不到就會窮。」
可見這生活,還是要算一算。
文:葉曉蓉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加拿大食物價格報告(Canada Food Price Report)預測,今年食物價格將上漲2%至4%,每戶家庭在食物花費(食材或外出用餐)上可能面臨487加元 至 12,667加元的漲幅。
影響食物價格的因素很多,如氣候變化、季節、供應狀況、零售商等,「很不幸的,食物價格上漲,消費者無能為力改變或避免,但不代表我們就要犧牲健康飲食,還是有很多方法能吃得健康,又不傷害荷包。」註冊營養師雷靄霖(圓圖)給了以下小貼士供您參考。
食材替代
了解營養價值相似食材,你就能選擇價格較低但營養豐富的食物。雷藹霖解釋:「肉、雞、魚等動物性蛋白質可以由雞蛋、豆類、鷹嘴豆(Chickpea)、扁豆(lentils)或是其他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替代。」
超市裏出售肉類,不同部位的價格不同,便宜的可以省錢,烹飪時花些心思一樣可以享受美味:「像是牛腹脅(Flank Steak)和燉牛肉(Stewed beef)相對價格較低,不過市售燉牛肉的部位通常肉質較韌,還是要搭配燉煮的煮法來處理才美味。」
吃海產,新鮮的當然很好,其實也可考慮購買罐裝三文魚或吞拿魚,她補充,「但有一點要注意,罐頭的鈉含量比新鮮魚還要高,購買時要多留意一下成分表。」
購買乳製品時,可以選擇購買大桶裝的乳酪(Yogurt)或大包裝的芝士,回家自行分裝,比獨立分裝的產品更划算。若是烹調需要牛奶,可以選擇淡奶(Evaporated milk)或是脫指奶粉(Skim milk powder)來取代鮮奶。
另外,有些食材可購買散裝(in bulk)貨,如全穀類食品。自備容器,儲存在陰涼乾燥處即可。為健康着想,她建議多嘗試不同種類的穀物,如糙米、燕麥、大麥(barley),蕎麥(buckwheat )、藜麥(quinoa)等等。
蔬菜水果最好購買當季、本地出產。因為當季品種價格較低,而本地產產品,通常比需要長途運輸和存放的產品便宜。
還可以考慮冷凍的蔬菜和水果,「急速冷凍的蔬菜或水果,通常都是在成熟的高峰期採收凍起,營養價值與新鮮的蔬菜水果不相上下,且保存壽命更長。」
生活習慣
雷靄霖也建議,可考慮生活中做出一些改變,「嘗試一周選擇吃幾頓『無肉餐』,改用價格較為便宜的豆類來代替肉類,這些植物性蛋白質不僅脂肪含量低,膳食纖維更是高,十分有益。」
還有,自己動手煮飯減少外食,自備餐點也是不錯的省錢方法。比如減少購買即食或即用的產品,像是包裝好的切塊蔬菜或是沙律(Salad),這類產品價格較貴,不如買需要的蔬菜品種自己回家搭配。
外出購物時,比較一下各超市的特價傳單(flyer),折價券或是超市手機應用程式。遇到特價當然可省錢,「不過,別為了折價而買,若是正在打折的食材非你所需,買了也是浪費錢!」
「提前計畫也有助於省錢,規劃好一周的餐點計畫,列出購物清單。」她解釋,通過列清單可以知道目前還有哪些食材、還缺哪些,避免無頭緒或是衝動購物。
「有了清單就有清楚的目標,進了市場先到主要分區購物,別在店裏貨架之間無目標地悠轉,容易被清單以外、不需要的商品吸引;也別餓着肚子去購物,更容易衝動購物。」
營養師小檔案
雷靄霖 (Novella Lui, RD),註冊營養師,在卑詩省和安省執業。她亦是一位顧問營養師和專欄作家,為不同媒體編寫各類關於健康飲食和營養資訊。詳情可瀏覽www.livetonourish.com 或電郵至 info@livetonouris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