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水產可經港珠澳橋運港 業界料運輸時間減半 惟難明顯帶動車流量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車流一直不達標,政府周三(18日)將推出新措施,容許內地鮮活水產食品經大橋通宵進口香港,令貨車不再必須經文錦渡口岸進口水產,長遠亦計劃在大橋香港口岸加設鮮活食品檢驗設施,容許其他鮮活食品經大橋進口。有業界代表認為,部分供港水產品產自粵西,改用港珠澳大橋後,運輸時間節省一半,亦減少水產在運輸途中死亡的損耗。有運輸業界預計,每日或有數十輛貨車轉經大橋進口,料未能明顯帶動大橋整體車流量。
長遠擬口岸設檢驗設施
按現行兩地安排,所有從內地經陸路運載鮮活食品及食用牲畜的貨車必須經文錦渡口岸進口,並接受食物安全中心人員抽查,據食安中心資料,現時內地鮮活水產食品每年經文錦渡進口數量約4萬公噸。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由於有業界人士希望可於港珠澳大橋進口鮮活水產食品,以節省運輸時間及提高存活率,中心與業界商討及與內地當局研究後,決定於本月18日起實施臨時措施,容許業界於文錦渡口岸關閉前後的指定時段、即晚上9時至翌日清晨5時,從大橋進口鮮活水產食品,並接受食安中心人員抽查。
發言人又稱,機管局正為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上蓋發展做研究,並會提交發展方案,當中包括設置鮮活食品檢驗設施的發展方案,但檢驗設施不包括食用牲畜。換言之,日後蔬菜等鮮活食品,或可從西面經港珠澳大橋進口。
中山珠海水產
不用再繞遠路經文錦渡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表示,現時陸路進口的內地鮮活水產必須經東面的文錦渡口岸進口,但部分水產品來自本港西面如珠海、中山等地,要繞遠路才能經文錦渡口岸進口。他說,按業界估算,若從中山運水產到香港魚類批發市場,連同報關、檢驗等程序,經文錦渡口岸約要10小時,若改行大橋口岸,估計可減至5小時,亦能減少鮮活水產在運送過程中的損耗,例如原本運送過程中或有兩成魚死掉,將來或可減至一成,成本降低會令水產有減價空間,但相信最終售價仍取決於供求。
何俊賢:新安排是「亡羊補牢」
何俊賢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業界本以為可即時經大橋運送鮮活食品,但發現受限於中港兩地協議,只能經文錦渡口岸進口,便向議員求助,最終政府本周才開始實施新的臨時安排。他指出,大橋已規劃多年,認為政府早應做好資料蒐集,準備好相應基建配套,如檢驗設施等,現時再做是「亡羊補牢」,促請盡快研究讓其他鮮活食品經大橋進口。
貨車可通宵運貨
業界:符合營運習慣
香港陸路客貨運輸業議會主席蔣志偉表示,文錦渡口岸每日早上7時才開,但本港魚類批發市場清晨就開始營運,故透過大橋在凌晨進口水產,更符合業界營運習慣。
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車流量一直不達標,當局2008年預計大橋每日車流量為9200至14,000架次,但通車後實際平均每日車流量約4000架次,當中約200架次為貨車及貨櫃車。蔣志偉估計,新安排實施後,每日可吸引數十輛運送鮮活水產的貨車經大橋運貨,料未能明顯帶動大橋整體車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