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研究:4歲童有「非常規性別」偏見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發展實驗室、香港大學和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分校,2017年7至10月邀請315名4至9歲居港的兒童參與研究,發現兒童早於4至5歲已對「非常規性別行為」(gender nonconformity)的朋輩,衍生較負面看法,不願與其交友。然而,研究亦首次發現,從小介入可減低偏見,建議家長、學校做好教育,抱持開放態度,如兒子想學芭蕾舞,父母應讓他自由發展興趣,教育新一代不再對「非常規性別行為」有偏見。在心理學研究上,男孩玩洋娃娃、女孩剪短頭髮等被稱為「非常規性別行為」。
研究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實驗探討兒童對朋輩的看法。研究人員以圖片,向參加者介紹愛運動的男生,以及穿裙子、愛玩洋娃娃的男生,發現參加者普遍不想跟後者做朋友,也不想跟他玩,顯示參加者對「不跟從性別常規」的人有偏見。
研究也發現相比4至5歲兒童,8至9歲兒童的偏見較為嚴重,當男生的行為「不跟從性別常規」,他們所受的偏見,比女生更明顯。中大性別研究課程及心理學系(禮任)助理教授兼性別發展實驗室主管黃泓表示,傳統社會普遍男生地位較高,若男生打破傳統,社會較難接受;相反,社會對女生較寬鬆,如女生性格堅強,反會獲稱讚為女強人。
男生行為不跟常規 偏見更嚴重
研究的第二部分,研究人員邀請8至9歲的兒童參加,透過告訴他們「不跟從性別常規」朋輩的正面特質,即成績優異和朋友眾多等,發現他們普遍改變想法,較願意交友,成功減低偏見。
黃泓表示,「不跟從性別常規」的兒童易遭受歧視,朋輩關係欠佳,影響他們日後心理健康。她補充,社會偏見限制兒童的選擇,如男生跳芭蕾舞不符主流規範,令兒童或因而放棄興趣。黃泓稱,希望研究結果可供教育工作者、家長,甚至出版社參考,教育下一代持正面態度看待「非常規性別行為」。
——綜合《明報》報道
◆
知識
增益
英國禁制
性別定型廣告
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辦事處指出,性別定型(gender stereotypes)即對男女的特性或角色有既定的看法或成見,可以是正面或負面的;負面或看似善意的性別定型會對兩性造成傷害,如限制他們發展個人才能、追求事業等,「女性善於養育孩子」便是看似善意的性別定型,令照顧孩子的責任經常由女性獨力承擔。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英國於2019年6月中起,禁止廣告含有「有害性別定型」內容,例如女性在打掃而男性在休息的情景。英國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表示,審查廣告後,發現有害的性別定型限制人們的選擇、抱負和機會,「部分廣告會加深性別定型,是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因素之一」。
.性別定型(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根據資料,指出及說明「非常規性別行為」兒童成長時可能面對有關個人成長的挑戰。
歸納及分析「非常規性別行為」的兒童成長上可能遇到的障礙
關鍵字:「非常規性別行為」兒童、挑戰(圖)
◆延伸回應題
(2) 「禁止含性別定型內容的媒體作品(A)有利社會發展(B)。」你是否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須清晰論證(A)是否有助實現(B),社會發展包括經濟、共融、文化等方面;須從不同角度或層面正反論證
同意:
•提高人力資源效益
以成本效益的角度,性別平等有助人力資源發揮最大效能。英國廣告標準局指出,有害的性別定型限制人們的選擇和抱負等,甚至窒礙他們發揮潛能,而部分廣告會加深性別定型,是導致性別不平等的因素之一。故禁止含性別定型的媒體作品、促進性別平等,可令兩性在職場上享平等機會,按其專長各司其職,有助企業提高成本效益,有利經濟發展
•促進社會共融
禁止含性別定型的媒體作品長遠有助促進社會共融。中大研究發現,兒童早於4至5歲已對「非常規性別行為」的朋輩,衍生較負面看法,不願與其交友,但從小有家長、學校介入可減低兒童對「非常規性別行為」的偏見。教育效果非一朝一夕可見,媒體作品也會對兒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故禁止相關作品可長遠、甚至跨代遏止與性別定型有關的歧視,促進社會和諧
不同意:
•浪費社會資源
於社會資源分配上,禁止含性別定型的媒體作品未必有效實現性別平等。英國於2019年6月中起禁止廣告含有「有害性別定型」的內容,與之比較,英國資深傳媒人Angela Epstein認為於性別平等上,有更多範疇值得關注,如同工同酬、職場欺凌、性騷擾等。因此,立法及規管媒體作品是否含有性別定型內容所花的資源,未必符合成本效益
•削創作自由
禁止含性別定型內容的媒體作品,將削弱業界的創作和出版自由。根據《基本法》,香港居民享有言論和出版自由,禁止媒體作品包含特定內容,可能削減這些權利,限制廣告、電影等媒體作品的構思,可能降低相關作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影響業界盈利、業界人士收入及自我實現的機會
顧問教師:古俊彥老師
[通通識 第6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