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民運要推倒新自由主義 地鐵加價3毫引爆不滿情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1年突尼斯一名小販自焚抗議政府腐敗,引發席捲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並啟發了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運動。2019年秋,南美洲經濟最好的國家之一智利,因地鐵票價漲了30智利披索(約0.3港元),觸發一場反對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ism) 的政治大火。火焰一發不可收拾,首都聖地亞哥逾百萬人上街抗議,即使政府撤銷了加價及內閣宣布總辭,也無法遏止示威浪潮。資料來源:《衛報》、《紐約時報》
對很多智利人來說,這30披索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12年首都聖地亞哥的地鐵票價漲了1倍,給低收入家庭帶來經濟壓力,加劇了民眾對收入不平等的憂慮。雖然智利迅速增長的GDP,常被視為南美的經濟典範,但大部分財富卻流向少數的富裕階層。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36個成員國當中,智利的收入不平等狀?最為嚴重。智利收入最高的0.1%人口,囊括了全國國民收入的19.5%。
0.1%人口佔據全國19.5%收入
當前的困局要追溯至1970年代,智利選出了左翼總統阿連德(Salvador Allende),把美資在內的企業國有化,引起了美國礦業及通訊業界的憂慮,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遜及其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決定出手干預。根據美國中情局(CIA)於2000年公布一批有關智利1970年代初政局的解密文件,美國情報機構資助了智利1973年的軍事政變,助軍事獨裁者皮諾切特(Augusto Pinochet)奪權。皮諾切特在位期間,起用師承自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新自由主義重要推手佛利民(M ilton Friedman)及其組成的「芝加哥小子」 (Chicago Boys) ,把國家變成新自由主義的實驗室,國企紛紛私有化,本來由政府管理的養老金、食水、醫療、教育等交由私人經營。
表面經濟不錯
工人實際生活艱苦
當地的私立教育體系於1980年代在皮諾切特執政時期形成,並在1990年納入憲法框架,由皮諾切特本人簽署。這框架在2009年被《普通教育法》所取代,但當中內容並未有重大改變。智利其他領域的新自由主義操作也納入憲法,要改革或廢除幾乎並不可能。
單憑數據,智利的經濟不錯,人均GDP達15,902美元(約12.4萬港元),是拉美最高的國家之一。但工人平均工資每月實際只有450美元左右。在首都聖地牙哥上班的工人,每月僅交通就花掉60至90美元,加上醫療等費用高昂,令工資難以維持家計。
新自由主義經濟 加劇貧富懸殊
面對民眾對地鐵加價的不滿,傾向芝加哥自由市場經濟學派的智利經濟部長Juan Fontaine建議打工仔早點起?,使用晨早優惠,避免支付昂貴的票價,令原本已花很長時間通勤的窮人深感不滿。與此同時,原是智利首富的總統皮涅拉 (Sebastian Pinera)在高級餐廳為孫子慶祝生辰的影片流出,也激了民眾的怒火。諷刺的是,在政治危機升級前,皮涅拉上月中還向《金融時報》表示,環顧南美其他陷入經濟衰退及政治危機的國家,智利簡直是個綠洲。
有分析認為,這次示威並不僅是為了30披索的車費,而是為了反抗被皮諾切特納入了憲法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創造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經濟局面。
拉美國家對新自由主義日益不滿
南美的厄瓜多爾近年也急速轉向新自由主義,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達成價值42億美元的貸款方案,推出了裁減公務員人數、下調最低工資、削減社會保障等緊縮措施,令民間不滿日深。厄瓜多爾政府上月中撤回取消燃油補貼的措施,才令歷時兩周的示威告終。同樣向IMF求助而要推行緊縮政策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近日也在總統大選被左翼的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擊敗,反映部分拉美國家對美國為首的新自由主義日益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