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有片未必真 科技查出假新聞 法新社國際特赦追蹤反修例新聞:陰謀論趨增 核證最難
【明報專訊】「太子站打死人」、「14歲女獻身做『革命天使』」、「被自殺可疑浮屍」……反修例運動持續逾4個月,網絡充斥真假難辨的資訊,標榜「已fact-check(核實)」、「朋友堅料」 的消息、帖子氾濫,公眾以至社會知名人士屢屢「炒車」(誤信謠言並轉述)。「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科網力量可被用作散播流言,但亦可幫助查出真相。「創科線」訪問海外及本地傳媒、學者及專家,一連兩日報道海外及本地團體如何利用科技「打假」。
反修例運動導致社會撕裂,不同陣營支持者在網上發布有利己方陣營的資訊,有駭人聽聞的,亦有部分真假難辨。法新社(AFP)fact-check(核實)小組、國際特赦人權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AI)的「數碼驗證團隊」6月起跟進香港反修例運動風波,並就不同信息發表核證報告︰AFP小隊追蹤社交傳媒涉假內容,利用科技核實及釐清;而AI則蒐證侵犯人權事例「集大成」,一併公開。兩團隊說,時間所限、流傳的「陰謀論」趨增,是核證工作上「最大的難題」。
6月起檢視近千可疑消息
修圖軟件日漸發展,令「改圖」變得方便、容易,再配上假資訊,網絡上縱使有圖有片,亦未必有真相。AFP自2017年法國大選與facebook合作查核假消息,今年6月起因應香港局勢,檢視近千個在facebook、Twitter、微博和微信涉及反修例運動的虛假或誤導消息,至今發布逾30份報告。對於報告數量較少,AFP表示須以多重證據確證一條消息為假,故未能多重確認的、沒發報告的,不代表消息為實。
AFP香港fact-check小組有3名編輯,團隊表示,其核實程序多重,以太古廣場謠傳「被縱火」短片為例,團隊以擷取工具將片段畫面「逐格」在各搜尋引擎,再蒐集第三方資料「交叉查證」內容(如當地新聞)。團隊稱,核實資訊的手法,最理想是接觸消息發布人或向事主第一手查詢︰如8.31太子站「打死人」傳聞,網傳死者之一來自屯門某中學,AFP向校方求證後證實該名學生在事前一日、即8月30日已逝世。
至於AI「數碼驗證團隊」,至今只發布一份有關6.12金鐘警民大衝突,警方涉嫌使用過分武力的報告。團隊負責人Sam Dubberley稱,團隊用約一周核實20條新聞或網上片段,部分片段長達數小時。曾跟進美軍空襲敘利亞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Sam說,香港現時情G「與戰亂地區不同,如醫院被炸牷A便很明顯有違反人權」,他說香港每次示威長達一整日,團隊需用大量時間查證衝突在何時發生,哪埵陳A及違反人權情G出現等,形容工作「非常艱巨」。
陰謀論難揭真偽 團隊「頭痕」
除時間工夫,來自不同陣營「陰謀論」、部分證據難尋,也令團隊「頭痕」。AFP舉例稱,網絡常有人指摘示威者獲得報酬以參加活動,但未有任何證據支持或反駁,難以揭露箇中真偽;Sam則舉例,稱8.31太子站「警員打死人」傳聞有多個版本,要驗證花費極多心力,「人手有限,為免撲空,我們會優先核查有更明顯證據的情G」。
明報記者 高卓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