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接459宗求助 一成高危恐自殘 最小11歲 中六生不再視大學「最重要目標」
【明報專訊】反修例風波引發連串示威衝突,參與者不乏學生。青協支援青少年情緒服務近兩個多月以來,處理了459宗就近期社會事件引伸的求助個案,當中一成屬有可能傷害自己或別人的高危情緒困擾。有學生有感自身與香港命運共同,曾出現結束生命想法,亦有曾參與衝擊的準DSE學生放棄以升讀大學為最重要目標,希望在運動為香港未來出力。開學在即,有中學校長表示,不會先責備和批評學生,會多聆聽學生心聲。
四成中度受困 部分常赴現場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的「關心一線」及「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自6月12日至上周六期間,處理了459宗就近期社會事件引伸的求助個案,主要為中學生和大專生,最年輕者為11歲。約10%個案屬有可能傷害自己或別人的高危情緒困擾,主要是本身已有情緒病的康復者個案。每當有激烈衝突或有參與者嚴重受傷,便會激起他們強烈反應,部分更曾出現自狻擬Y。而受中度情緒困擾的求助個案則佔四成,其中部分個案經常前往衝突現場,他們會因看見同伴受傷而憤慨,情緒持續起伏,並對未來失去希望。
抑鬱生感「醫好也無盼望」
青協業務總監徐小曼表示,有即將面對文憑試的學生本已患抑鬱症兩年,原本人際關係和成績已不理想,近日社會事件更令其情緒崩潰,使該學生感覺「就算醫好情緒,也改變不到自己的命運,覺得自己命運與香港一樣,看不到盼望」,曾希望結束生命。徐又稱,亦有成績不俗的升中六生,本以考進大學為目標,但近日基本沒溫習,反而多參與衝擊行動,「就算當日沒什麼事件要去參與,他也會跟朋友出去,因為覺得外邊那麼多年輕人為香港未來爭取,自己也不想留在家中溫習,因好像只是為了自己」,同時有感升讀大學已不是最重要目標。
校長籲校方多聆聽少責備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李建文表示,學校需為學生營造安全、信任和關愛的環境,首要是保護學生,稱在社會不信任掩蓋信任的情G下,學校不應以責備和批評角度出發,反而應多聆聽學生感受,儘管不一定要完全認同學生,但要讓他們感到「被聆聽」,亦會荓衩v在校內主動「把脈」,評估學生情緒狀G,「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青協青年工作幹事兼駐校社工侯孝文建議,學生遇到情緒困擾時,亦可以覺察、 表達和調適三大原則(見表)應對,解憂減壓。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