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乏現成方案 需從中摸索
總部設在胡志明市的Seditex Co.,主要為外國企業與越南工廠建立聯繫。自去年美國向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後,該公司每周收到20個業務查詢,而之前為每個月20個。很多外國企業想了解在越南生產的事宜。Seditex創辦人Frank Vossen向《華爾街日報》稱,原本慣於在中國經營的公司,正努力適應越南。他稱,越南沒有現成的解決方案,需從中摸索。
越南各工業園區近期接到大量諮詢。美國私募股權公司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支持的BW Industrial Development,去年開始建造工廠,用於出租。該公司的工廠設施已被預訂到12月份。部分租戶從赴現場查看廠房到簽約只用了一周時間。
越南的電子產品製造商Hanel PT向《華爾街日報》稱,正洽談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相當於目前所有合約價值的一半。該公司稱,成立20年以來,客戶主要是日本企業,現在首次獲美國公司接洽。
目前在越南招聘變得困難。當地一家出口商收到了大量屬於美國對華關稅範圍內的產品訂單,但只能招到所需100名工人中的30名。一家為無印良品生產產品的日本家具製造商表示,由於勞動力短缺,自1月以來已多次延遲出貨。
日本佳能(Canon)在2012年開始於越南生產打印機,惟打印機、相機等需要龐大的供應鏈。佳能透露,在越南的供應鏈網絡有175家供應商,但當中只有20家是越南公司,它們主要生產塑膠組件和包裝。
今年春天,負責為威斯康辛州電動工具公司ECM Industries產品製造的Peter Zhao,對貿易戰結束不存希望,聯繫了總部位於越南的中介商Seditex。Zhao要求他們尋找一家有電子測量儀生產經驗的工廠,Seditex的代理人員找到最接近要求的是一家名為Viettronics的公司,主要生產電視和其他設備。
Viettronics表示,在越南只能找到生產這種儀器的塑膠外殼和電線的供應商,然後在其工廠組裝,但主要零件需要進口。
Zhao表示,為了將生產轉移至越南,正由零開始開發跨境供應鏈,為越南無法生產的零件在中國挑選工廠,但承認這方法可能行不通,且成本可能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