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公院爆發兩月 16人帶菌
【明報專訊】本港自6月底發現首宗耳念珠菌帶菌個案後,出現為期兩個月的院內爆發,共16名年齡介乎36至92歲的男病人被驗出帶菌,全部沒有受感染,波及兩間公立醫院。為加強感染控制,醫院管理局推出耳念珠菌入院篩查,料半年後檢視需否繼續或擴展範圍。
醫局推入院篩查 半年後檢討
耳念珠菌屬念珠菌的一種,常見於口腔、消化道、皮膚及女性陰道,較其他念珠菌的抗藥性高。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表示,本港自6月24日發現首宗耳念珠菌帶菌個案,爆發至7月29日完結,涉及13名瑪嘉烈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患者,3名北大嶼山醫院的延續護理病房患者。已進行基因排序的7名病人的樣本中,全部屬同一品種,即南亞演化支。
首宗個案為48歲、曾到瑞士的男子,因肺栓塞入住瑪嘉烈深切治療部和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呼吸樣本驗出有耳念珠菌;第二宗個案為59歲、居住美國的男子,因心臟病發入住上述兩病房,賴推斷是外地輸入。該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陸續出現個案,一名男患者被轉送北大嶼山延續護理病房後,北大嶼山同一病房出現3宗個案。
賴表示,耳念珠菌主要經受污染的醫院環境、儀器或醫護人員手部傳播,可依附人體存活8至12個月,在乾燥環境亦可生存數周,多國醫療機構的深切治療部曾爆發個案,當中西班牙一醫院的外科深切治療部曾出現10個月的爆發,140人受感染,死亡率達40%。
醫院污染傳播 依附人體8至12月
賴解釋,一般人感染風險不高,兩至三成的高風險病人會帶菌並受感染,如正服用抗真菌藥物、帶有中央靜脈導管及患糖尿病等病人,感染者會出現敗血病、尿道炎及肺炎等;死亡率30%至60%,若患者出現敗血病可於一兩日內死亡。
為加強感染控制,醫管局推出耳念珠菌入院篩查。賴稱接受篩查者須符合兩條件,包括入住深切治療部或臨H腫瘤及血液科病房,以及過去一年曾在海外住院。目前九龍西及新界東醫院聯網已推行,其餘5個聯網會陸續推出,預計半年後檢視是否繼續或擴大篩查範圍。
何屭}:追蹤滯後
對於瑪嘉烈是否防疫不力,致耳念珠菌蔓延至北大嶼山,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屭}表示,第二名確診患者早於5月8日入住瑪嘉烈,相信是源頭,約7周後才發現院內首名帶真菌者,導致「檢查及追蹤滯後,發現時傳播已是幾個星期前發生」。他稱全球逾40個國家發現耳念珠菌,相信本港亦會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