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力撐排眾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勢誕東歐籍總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勢誕生歷來首位來自東歐的總裁,保加利亞籍的格爾奧基耶娃上周五(2日)獲歐盟提名,接替轉任歐央行行長的拉加德,但IMF須先修改年齡規限。提名不乏爭議,法國力撐的格爾奧基耶娃雖然得票較多,但未過標準門檻,引發爭端。《金融時報》形容,法國繼歐盟五大要職後再次爭贏提名話事權,可算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又一外交勝利。
得票未過門檻 荷蘭瑞典抗議
格爾奧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是世界銀行行政總裁,地位僅次於行長馬爾帕斯。在數名潛在對手退出後,提名戰成為她和荷蘭籍對手迪塞爾布洛姆(Jeroen Dijsselbloem)之爭。《金融時報》引述歐盟高官指,在最終的秘密投票中,她得到歐盟28國中的56%成員支持,亦即57%人口支持。可是這結果未能達到65%人口比例的歐盟規定的多數門檻,惹來荷蘭和瑞典激烈抗議。各國財長其後以視像會議爭拗了兩小時,最終迪塞爾布洛姆認輸,整場投票爭端前後耗費14小時之久。
超過65歲 美國歐盟同意改規定
按慣例,世銀行長由美國人出任,IMF總裁則由歐盟提名,故如無意外格爾奧基耶娃將可接替拉加德,成為東歐第一人。
不過,她下周二便66歲,不符合IMF新任總裁不超過65歲的規定,但據報美國和歐盟已同意修改規則。她表示會先向世銀請行政休假,以應付IMF總裁的提名程序。
格爾奧基耶娃這次得到東歐和南歐國家支持,這些國家對迪塞爾布洛姆出任歐元區集團主席時有份推動緊縮政策猶有怨言。
分析指出,今次結果再次體現歐洲權力重心漸由德國轉移到法國:歐盟上月就五大要職人選鬧得不可開交,最終馬克龍成功游說德國總理默克爾接受由原德國防長、馮德萊恩接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由自己所屬黨團人選米歇爾出掌歐洲理事會,以及由法國人拉加德出任歐央行行長。《金融時報》形容,這次是馬克龍又一勝利。
歐盟上月要職協調唯一失利,是歐洲理事會屬意的保加利亞籍歐洲議會主席人選因有議員倒戈,轉投意大利的薩索利,令東歐意外一席未得。總部設於布魯塞爾的新聞網站Euractiv形容,格爾奧基耶娃接掌IMF算是對東歐的補償。(金融時報/Euract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