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自殺會:近兩月求助大增 156宗涉社會事件
【明報專訊】反修例引發連串示威衝突,社會矛盾劇烈,不少人情緒受困。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在6月至7月收到的求助數字顯著上升,由今年3至5月共有8宗,急升至6月和7月分別有42宗及114宗,其中涉及近日社會事件的,在6月至7月共25日內有156宗,求助者主要是「對政府感到不滿」,其次是「對示威活動感到情緒困擾或不安」。該會促請港府回應爭議較少的民間訴求,以打破溝通困局。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說,該156宗涉及社會事件的求助個案,來自網上或熱線,以男性較多,當中求助人最多提及的困擾是「對政府感到不滿」,其次是「對示威活動感到情緒困擾或不安」。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正介入輔導31宗與社會事件有關的個案,當中以20至29歲年齡組別的人最多,共有13人。介入的個案中,求助人提及最多的困擾亦是「對政府感到不滿」,其次是「對警察暴力感困擾」。
最困擾不滿政府及警察暴力
該會的危機輔導員劉詠芝說,6月21日在太古廣場參與外展服務時,看到一個約20歲任職公務員的女子流茞\憑弔自殺身亡的示威者,她透露同事多與她持相反政見,但自己不敢出聲,每天上班均很難受,而父母亦一面倒認為示威者「搞事」,弟弟更因與父母意見不同而離家出走,令她十分為難。
促獨立調查破困局 伸友誼之手
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說,若政府認為宣告《逃犯條例》修訂「壽終正寢」已等同回應了市民訴求,既然意思一樣,可考慮直接「撤回」,以釋出溝通的善意。他又說,明白政府未必認同民眾的訴求,但有些訴求爭議較少,例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便獲各界認同,政府可由此入手打破困局,相信大多市民都在等政府伸出友誼之手。
該會希望社會別把自殺英雄化,以免引致仿效,又建議巿民與親友溝通時不要以改變對方想法為目標,政見不同也應接納聆聽,避免對話上衝突,亦要謹記家人關係不應因任何事而改變等。會方呼籲任何人若情緒持續嚴重不穩,應尋求專業協助,強調不會向警方提供求助者資料。
該會昨亦公布,死因裁判法庭報告顯示2018年有955宗自殺死亡個案,較2017年多39宗,而長者自殺死亡個案有353宗,佔總數約37%。
(反修例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