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月調查 疑抑鬱率10年新高 10人有1人 梁卓偉:已現「精神健康疫症」
【明報專訊】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連串示威,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昨日公布研究,指本港疑似抑鬱症比率由2011至2014年時的1.3%、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的5.3%,攀升至近月的9.1%,即約每10人便有1個有疑似抑鬱,比率創10年新高。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形容社會已出現「精神健康疫症」,且無法評估是否已達高峰,情G令人擔憂,促政府聆聽青年聲音。有社會學家指政府未回應社會訴求,公眾情緒「谷爆」,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令示威者覺得抗爭終有回報,可為社會紓壓。
萌死念比率C至4.6%
疑抑鬱率遠較佔領時期高
公共衛生學院「愛+人」隊列研究團隊從2009年首輪訪問1.7萬人,其後8次從中取樣配合額外抽樣訪問,每次訪問逾1000人,以病人健康問卷-9(PHQ-9)作評估。結果發現,疑似抑鬱症比率由2011至2014年的1.3%基線,至2014年佔領運動期間升至5.3%,2017年9月時為6.1%,到今年6月和7月期間攀升至9.1%;潛在自殺想法比率則由2011至2014年基線的1.1%,升至今年6至7月期間的4.6%。
68名受訪者表達過有輕生念頭,年齡由20多歲至80多歲不等。調查顯示,50歲至59歲者的疑似抑鬱症比率冠絕各年齡層,達到12%,其次是60歲或以上的人(11.5%),兩者均高於平均值,但調查樣本沒包括18歲以下人士,團隊下周將抽樣訪問15至18歲青少年。
疑抑鬱 五六十歲最多達雙位數
梁:全民無免疫 難料到頂否
梁卓偉稱,根據傳染病學定義,任何病徵或病症持續超過基數一段時期已屬疫症,所以本港社會現已有「精神健康疫症」,而該「疫症」沒有疫苗、無法計算出是剛開始或已達頂峰,情G堪憂,「可能每周均有大型事件發生,甚至每天每晚亦見有衝突,若(數據)再上升,或對全港的社會精神健康有十分、十分大的憂慮」。
他拒絕推測數據不斷攀升的原因,但指出無論支持或反對修例,6月9日、16日或7月1日有否遊行,疑似抑鬱症狀均無差異,反映社會氛圍影響情緒,市民均無法免疫。他說沒有醫治這場「疫症」的「良方」,但建議政府要聆聽及理解,亦要付諸實行多聽青年意見,同時不可忽視年長者的心理需要。
社會情緒像波「快谷爆」
葉兆輝:設獨立委會助紓壓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社會學家葉兆輝回應,反修例令社會氣氛緊張,「整個城市好似分裂了」,許多示威者尤其年輕一輩有感「做乜都無用」,政府未有回應訴求,「想走都無得走,好像侷在死胡同中,社會情緒好像一個波,就快谷爆」,另分析不少中老年人士的子女已屆青年,憂心子女安危與出路,導致整個社會陷入負面情緒。對於民間五大訴求,葉兆輝認為政府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件可紓解社會不滿,令示威者覺得抗爭終有回報;而警方每天在前線面對衝突,委員會既查警方亦查示威者,「可讓雙方喘息」。
明報記者
(反修例風暴)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