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社會反思深層問題 「是否續建納米樓?」
【明報專訊】居家安老是每個長者的心願,然而本港長者入住院舍比率超過6%,較一般國家3%至4%高。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承認社區照顧服務不足,但困局背後,暗藏更多深層次社會問題,包括房屋、土地與家庭政策,冀社會反思,「我們是否要繼續興建這樣多納米樓?今天住在納米樓的人,當他們老了,如何解決他的問題?連廁所都改裝不到,談何居家安老?」
「廁所也改裝不到 談何居家安老?」
安老服務供不應求,面對人口老化,甚至愈追愈落後,其中一大樽頸是欠缺土地。政府2016年公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報告,評估2030年後土地需求及勾勒長遠發展規劃藍圖,今年下半年將公布該研究經修訂的評估結果,料會考慮人口老化及安老需求等因素。
家庭拆細老人戶增 欠家居照顧者
本港納米樓愈來愈多,面積愈來愈細,同時間家庭住戶結構改變。據統計處數字,家庭住戶每戶平均人數由2006年3名減至2016年2.8名,同期獨居長者及「雙老」等只有老人的住戶急升67.4%。林正財指出,政府鼓勵居家安老,但近年卻愈來愈多家庭分拆,獨老與雙老家庭增加,「家居都沒有照顧者,如何照顧老人家?」認為現象值得社會深思。
「不止是社福做得好,醫療做得好,就可以令居家安老成為事實。」林正財認為,土地、房屋、家庭、經濟等政策,與居家安老的關係千絲萬縷,「整個社會都有責任,包括政府」。他冀藉茤~家安老的討論,揭露更多深層次社會問題,寄語社會反思並為目標奮鬥,「如何讓長者可以安心地居家安老,我們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