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長期病翁染「大鼠戊肝」 1人離世 學者料因鼠患嚴重 傳人途徑未明
【明報專訊】去年9月港大發現全球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後,本港再發現3名長期病老翁染疫,當中一人身亡,不足一年累計個案有5宗。新增患者住處遍及港、九、新界,包括屯門友愛h、九龍城馬坑涌道及南區海怡半島,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家袁國勇認為,這反映「這感染並不是罕見疾病,不止一區有,四圍都是」,又認為可能與香港鼠患嚴重有關。研究戊型肝炎的港大學者薛達指出,過去大半年化驗約30個社區大鼠樣本中,約4至5隻帶有大鼠戊肝病毒,「這個病毒找了方法跳到人身上,在香港出現了傳染的途徑,但途徑未完全清楚」。
3人分住港九新界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新增感染者均是退休長期病患男子,居於屯門友愛h的74歲男子曾現肝功能異常,因長期病上月28日入屯門醫院,於5月4日離世。另外兩人分別是居於九龍城馬坑涌道的81歲男子和住在南區海怡半島的67歲男子,二人均曾現肝功能異常,情G穩定,毋須入院。
3人記不起曾接觸鼠或其排泄物,亦沒有在住所發現鼠,除67歲男病人曾於潛伏期內到台灣及韓國,另外兩名病人於潛伏期內沒外遊。衛生防護中心指出,暫未能確定3人感染的源頭及途徑。
對於本港會否出現大爆發,港大微生物學系臨H助理教授薛達指出,自港大去年發現首宗人染大鼠戊肝後,瑪麗醫院和衛生署會為懷疑個案檢測,至今檢測逾400個,只找到數宗個案。
未憶曾觸鼠 專家料間接感染
薛達說,新增3名病人包括急性和慢性肝炎,均是近期發病。薛達續稱,由於他們未能記起曾與老鼠接觸,「間接感染」的可能較高,例如帶大鼠戊肝病毒的老鼠污染了環境,而人類接觸了這些環境;或是受感染的老鼠接觸過食物,而人類吃了這些受污染而未經煮熟的食物,也可致染病。
化驗30社區鼠 5帶戊肝
大鼠染大鼠戊型肝炎很常見,薛達說,去年底至今港大團隊已化驗約30個本港社區大鼠樣本,發現約四五個樣本帶大鼠戊肝病毒,「在大鼠間找到大鼠戊型肝炎,在全球來說都不出奇,出奇的地方是,在香港這個病毒不知什麼原因,找了個方法跳到人身上,在香港出現了傳染的途徑,但途徑未完全清楚」。
薛達指,上述帶有病毒的四五個大鼠樣本,與首兩宗個案的病毒類型不同,相信與兩個病人是2017年感染、而大鼠樣本是2018年底或之後取得有關,病毒可能已出現很大轉變。他說,未來會為新出現的3宗個案做進一步的基因分析,並與大鼠身上的病毒比較,亦會分析是否有基因突變令病毒更易跳到人身上;未來亦要有更多檢測,才能確認大鼠戊型肝炎在人身上的發生率。
病毒或已大變 將分析基因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相信,大鼠戊肝大多經由大鼠糞便、尿液、接觸過人類食物後感染人類,本港出現較多個案可能與香港鼠患嚴重有關,但要做更多監察才知情G有多普遍、嚴重。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