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留痕 官不聊生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於2014年9月在十八屆中紀委第二次全會上說,做工作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留印有痕」近年成了中國官場考核的金句。但近月來,「痕[管理」卻成了負面詞,官場對「過度留痕」、「痕[主義」竟然口誅筆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痛批「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然突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重留痕輕實績,加重基層負擔」,海外有評論指是李克強一吐烏氣,卻原來是習近平去年底對一份材料批示稱,2019年要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基層減輕負擔。於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中辦)10天前發出《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宣布今年是「基層減負年」。
自從2012年中共掀起反腐風暴以來,中國官場就有人心惶惶之說,以後又針對各級官員下達種種禁令,展開各種問責、考核、評比,遂出現「官不聊生」之說,以至曾經紅火的公務員考試熱度都有所降溫。
據中紀委微信公眾號投票顯示,公務員最痛恨的形式主義中,「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位居榜首。
基層官員網上投訴,重複製作文件、上App打卡、拍照錄影等「痕[管理」佔用大量時間精力,「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做資料和開會,星期六和星期天就應付三線四線領導檢查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開會的路上、不是在準備材料,就是在報送材料、不是在迎檢,就是在準備迎檢」。
高壓之下,各地出現不少弄虛作假之事,某地工商局核查一批個體營業牌照時,發現不少空頭個體戶,查實是一些鄉鎮為完成「創業指標」,借用一堆居民身分證去假註冊;有村幹部說,為迎接上級村容村貌的年終考核,他們需連夜上街「地氈式」拾垃圾,如此折騰令基層公務員風聲鶴唳,身心俱疲。
這一波減負運動聲勢浩大,除中辦通知外,各地亦有諸多自選動作,如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多地已發文,要求嚴控「一票否決」(即某一特定指標若未達成,則其他所有成績亦歸零);南京市建鄴區推出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允許官員可與企業老闆吃飯;湖南永州市委書記嚴華「不要讓(每周)5+2、(每天)白+黑、(工時)8+X成為工作常態」的宣言,也成正面文宣。今次減負的背景,是因今年中國政治敏感日子多,基層維穩壓力大,還是政府要過緊日子,需要安撫公務員情緒,暫未可知。
但問題是官員心情舒暢後會對民眾好一些嗎?解決了官不聊生,會否製造新的民不聊生?在經常矯枉過正的中國,如「下發的文件、召開的會議減少30%至50%」、「中央文件原則上不超過10頁」、「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減少50%以上」等硬指標,到時又不知會玩出什麼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