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消費意欲減 零售增長放緩

[2019.01.14] 發表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受中美貿易戰因素及人民幣貶值影響,加上香港股樓市道淡靜,消費情緒轉差,對高價消費品的影響尤為明顯。不過現階段未見珠寶業界關店或削減人手。圖為銅鑼灣繁華商業地段的招租店舖。

【明報專訊】按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18年本港零售銷貨總值及數量按年一直保持增長,但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認為,9月及10月的放緩幅度超出市場預期,零售市場氣氛偏審慎。她指出,受中美貿易戰升溫、人民幣貶值影響,內地客消費意欲明顯削弱,令零售增長情况比預期差。究竟本地零售及網購市場的發展現况如何?

■港人消費情况#(按年變幅)(圖)

解讀

?資料顯示香港的消費市場發展穩步上揚,2014至2017年間,港人的消費逐步增長。港人本地消費開支的按年變動,由2014第1季的3.9%,上升至2018年首季的9.5%,增加5.6個百分點,而從2016年第3季起,港人本地消費開支一直保持增長。雖然港人境外開支的按年變動比較反覆,但2018年首季與2014年同期相比,仍有增長。可見近年港人的消費力提升

#以2016年環比物量計算(即撇除價格變動的影響,以物量計算實質變動)

■本港零售業銷售情况(按年變幅)(圖)

解讀

.香港零售業的銷貨表現,由2017年初的負增長,至同年3月的正增長表現,無論銷貨價值及銷貨數量都有約3%的按年增幅,顯示零售市道正在進步及復蘇。2018年2至5月,兩項數字均有雙位數的百分比增長,其後雖然維持增長,但趨勢明顯放緩,至同年11月,預計兩者只有1.4%及1.2%的按年增幅

■本港網購人口比率#(圖)

◆網購者消費情况(圖)

◆首次網購部分原因(可選多項)(圖)

◆不網購部分原因(可選多項)(圖)

解讀

?香港網購的人數比例在10年間快速上升,由2004年的7%上升至2014年的23%,上升超過兩倍

?有網購的受訪市民平均每10天便在網上購物一次,人均每年消費逾1.5萬元,即平均每月逾1000元,可見香港市民在網上購物的金額不算少

?有42.5%受訪市民表示,首次網購的主要原因是經親友介紹,而不參與網購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個人資料外泄,佔30%。這顯示市民對網絡安全最為關注,一方面擔心私隱問題,另一方面在親友介紹下,才較安心網購

■擁有的衣服比需要的多(圖)

◆擁有未剪吊牌的新衣(圖)

解讀

?數據顯示香港出現過度消費的現象。與中國大陸、德國、台灣及意大利相比,香港承認「擁有的衣服比需要的多」的受訪者達68%,比排行第二的中國大陸及德國高出8個百分點,而擁有未剪吊牌新衣的受訪者有53%,比例也是5個調查地區中最高。數據說明香港人普遍過度消費,甚至從沒有穿著購買的衣服

■思考問題

1. 試分析香港市民網購的原因。

2. 電子支付及網購盛行可如何改善香港的生活素質?

文:聖貞德中學通識科主任 唐金輝

圖: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558期]

更多教育
通識實踐﹕紙皮為席天為被 體驗無家者生活
【明報專訊】冬季正是無家者的困難時刻,香港雖然是發達城市,但露宿者眾多。據社會福利署的紀錄,截至2018年2月,全港共有1091名露宿者,比... 詳情
Road to 5**﹕No shortcut to increasing land supply
【明報專訊】◆Source A Source: a cartoon by 尊子 published in Ming Pao on 20... 詳情
概念解碼﹕公民責任(civic responsibility)
【明報專訊】《基本法》第3章列明香港居民的權利和義務,香港人享有言論、集會、人身等自由外,也有遵守香港法律的義務。根據教育局有關通識科、生活... 詳情
焦點新聞﹕一周焦點通識新聞
■2018年12月29日(全) 意大利通過預算 免歐盟制裁 意大利國會2018年10月初的預算案提出全民基本收入和取消退休金改革... 詳情
我是怎樣誕生的?
【明報專訊】我們怎樣來到世界?「媽媽從前騙我說是有隻鶴把我叼到她身邊,又說我是石頭爆出來的」,「小孩的科學課——人體奧妙之旅」導師劉嘉茜(N...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9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