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稱18%小學生現徵狀 親子關係疏離 學童最易抑鬱
【明報專訊】學童壓力問題備受關注,有機構調查發現,有17.6%受訪學童出現抑鬱徵狀,較去年微升約4個百分點,另又發現疏離的親子關係對兒童出現抑鬱徵狀的影響最大,即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愈疏離,學童則較有可能出現抑鬱徵狀。
過來人:父常離港 祖父有代溝難解焦慮
就讀中二的阿Bell(化名),父親因做生意關係而經常離港,故她從小與爺爺及xx同住。阿Bell小學時就讀傳統名校,父親說她平均分達80多分「但排名仍是在尾幾個」。同學間競爭大,至小五六臨近升中學時期,她常因功課及溫習問題而非常緊張,但同居的爺爺和xx與她常有代溝,亦未有了解她的焦慮,爺爺更曾對她說「如果你再不努力(讀書),沒有人看得起你」,令她耿耿於懷。阿Bell憶述睡前會想很多事情,到了小六時更常肚痛;後來做學校的抑鬱測量問卷,始知自己有抑鬱傾向徵狀。
對於女兒的困難,父親說一星期大約見女兒兩次,多與她一起玩水上活動,亦有交談,因女兒表現輕鬆愉快,未有為意。阿Bell說自升上中學後,身邊多了合得來的朋友,亦開始學會以唱歌及聽音樂紓壓。
壓力來源 升中少玩各佔兩成
浸信會愛蘆懋|服務處在今年1月至3月以自填問卷形式,訪問了1819個小三至小六的學童。結果發現,在焦慮及抑鬱量表方面,有5.3%學童的抑鬱徵狀出現頻度達需關注水平,另12.3%達臨H水平,即需接受專業輔導,兩者合共比率較去年微升約4個百分點。另受訪學童的「兒童焦慮和抑鬱量表」平均分為49.4分,亦較去年的47.9分高1.5分。該量表平均值最高分為141分,最低為0分,49.4分屬沒有或輕微程度。
壓力來源方面,以1分(從不)至4分(經常)計算,首3個受訪學童評為「經常」的項目,分別是選擇中學及升中適應,有19.6%;其次是自由或玩樂時間太少,有19.5%;第3是父母責罵或處罰,有18.7%。
服務處另訪問學童與父母及朋友關係問題,並採用多元迴歸分析及預測學童抑鬱的因素,結果顯示疏離的親子關係對兒童抑鬱的影響最大,風險有23.7%,其次是學業壓力有10.6%,朋輩關係疏離則為3.9%。
機構:家長多管學業 忽略情感連結
服務處精神健康綜合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表示,發現不少學童常感孤單,無人可傾訴,而許多父母花大量時間在子女學業上,「忽略了情感連結」,建議父母因應子女不同成長階段,以不同形式表達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