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房委建屋9.8萬伙 輪候公屋時間或延長
【明報專訊】房委會更新未來5年公營房屋建屋量計劃,最新數據顯示,未來5年公營房屋只有9.8萬個單位供應,當中2022/23年度是建屋量最低的一年,建屋量僅有1.48萬個單位,較《長遠房屋策略》提出平均每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目標,少了近一半。有房委會成員憂市民更難買到居屋,而輪候公屋時間或要延長。
收緊新居屋轉售期 林鄭稱態度開放
此外,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對於收緊新定價居屋轉售年期限制持開放態度。
2022/23年度 落後目標近半
房委會昨更新未來5個年度公營房屋建屋量數字,在2022/23年度,房委會預計公營房屋建屋量只有1.48萬個,包括1.33萬個公屋及綠置居單位,以及1500個資助出售單位(詳見表),較長策平均每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目標,落後近一半。
房委會委員、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副主席尹兆堅表示,政府早前公布居屋以市價五二折出售,令很多市民燃起置業的希望,但房委會居屋供應量少,到2022/23年度更只有1500個,難以應付龐大需求。尹認為,未來5年無論是出租公屋還是居屋都嚴重短缺,政府需盡快覓地,以應付短中期房屋需要,目前可以短期內建屋的「熟地」,首選是2020年租約到期、佔地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以及軍事用地等,而填海造地等選項則是「遠水不能夠救近火」。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的柯創盛表示,2022/23年度的單位供應僅為目標2.8萬的一半多,形容是「離譜」,認為公營房屋供應「斷層」,會令輪候公屋時間拖長。他認為,政府應在短時間內撥出更多私樓地來興建資助房屋,並透過預售樓花盡可能彌補2022/23年的供應缺口,同時推出短期紓緩措施,包括為輪候冊公屋超過3年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提供臨時用地協助社會機構興建過渡性房屋等。
此外,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在北京會見傳媒時稱,留意到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既然居屋不再與市價掛u,有需要加強轉售限制,例如不再是5年,她對此持開放態度,而房委會亦已有初步討論。她認為,即使收緊轉售限制,亦不會影響置業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