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慣搭北約順風車 美暴怒有理
特朗普屢次將矛頭指向北約軍費分擔和德國貿易逆差等問題,是否全無道理?德國中間自由派報章《時代周報》政治版主編比特納(Jochen Bittner)認為不然,他上月在《紐約時報》撰文指,不能因為特朗普反覆無常的暴怒和駭人聽聞的侮辱語句,就以為其憤怒全無道理。他認為,當今自由主義秩序確是美國不惜工本來維繫,歐洲卻大搭順風車而缺乏反思,再不修正就難以為繼。
維繫自由主義秩序 美不惜工本
比特納形容,在西方過去70年建立以歐洲為中心、美國背後支持的自由主義秩序之際,美國一直是花費最多財力和人力以維繫制度運作的國家,相反歐洲人無論在國防還是貿易上都儼如搭順風車,幾乎在國防毫無花費,只顧着在國內建立龐大社會福利制度,以及在歐洲建立巨大而受到良好保護的出口工業——像歐洲的自貿區對德國汽車生產商有利,卻對美國同行苛刻。
他認為,歐洲領袖與其想着如何反駁特朗普,不如撫心自問歐洲何以會來到這一步,即使華府部分報復措施不當,歐洲理應反擊,也要明白這不會化解自由主義秩序所面對的問題,只不過想要跟特朗普合作或者很難做到。
歐洲在冷戰結束後更為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防禦體系,不時削減國防預算,但在俄羅斯威脅增加和中東難民危機下,被質疑付出不足夠。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在任期間也不時警告歐洲「慣搭(北約)順風車」。美國奧巴馬時代也有不少官員有此呼聲,尤以前防長蓋茨最為人熟悉。
默克爾勢弱 難履約增付出
在施壓歐洲提高防務預算的聲音中,焦點往往落在全歐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身上。直至今年5月,防長馮德萊恩才稱將軍事支出佔GDP比例在2025年或之前提升到1.5%,仍比北約各國承諾的2%低。總理默克爾宣稱仍遵守2%目標,但拒提要在何時達成。
德國冷待國防開支有複雜原因,包括受納粹歷史警惕等,另一因素則是政府內部——執政盟友社民黨一向反對增加軍事預算,現更掌控主管預算的財政部下,勢弱的默克爾想做更多來滿足特朗普的要求,可謂難上加難。(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