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事務委員會成立 21非官方委員兩學生
【明報專訊】政府昨宣布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分別由政務司長張建宗及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出任正副主席,21名非官方委員來自關注兒童權益團體、教育界及醫學界代表,年輕聲音有兩人,分別是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學生鄭煦喬和香港城市大學二年級學生黛雅。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擔心,委員會沒有法定地位,或損保障基本兒童權利及促進兒童參與的效能。
社聯憂無法定地位難有成效
委員會目標對象定為18歲以下兒童,籌備委員會建議,委員會初期工作計劃將關注4類兒童議題:一、兒童教育需要,如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童學習需要;二、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三、少數族裔兒童措施,如解決中文學習困難;四、保護兒童免受暴力或疏忽照顧。
委員之一、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王見好表示,委員來自不同政府部門,包括勞福局、教育局、社會福利署等,料跨部門合作有助制定較完善兒童政策,而該會工作之一是建立兒童資料數據庫,王指相信有助訂立長遠政策,「多年來兒童研究由政府及社福機構各有各做,如兒童快樂程度等,如委員會可做統籌,除更有效收集數據,亦可供制定指標、落實政策之用」。
少數裔委員﹕學中文是升學障礙
兩名學生委員之一、香港城市大學二年級學生黛雅(Bakar Fariha Salma Deiya)是孟加拉裔港人。她向本報表示,關注少數族裔兒童權益尤其是教育問題,因少數族裔在港學習中文難,是升學障礙之一,盼在委員會內跟進有關議題,黛雅透露,將任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榮鏗的兼職助理,盼議會多關注少數族裔議題。
社聯多年來爭取成立「兒童事務委員會」,發言人指歡迎委員會成立,但認為長遠而言,須確立兒童事務委員會為獨立的法定機構如平等機會委員會,可建議修例保障兒童權利,令委員會可發揮更大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