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潛水考古 港專家偶遇海兔
【明報專訊】55歲的香港水下考古總會主席胡名川,今年3月到訪南極圈,乘破冰船穿過海峽,在冰天極地中潛水考古,更見到南極獨有的海洋生物。胡表示相信香港不足10人曾到南極水下考古,又慨嘆旅途中曾見冰川融化,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以阻全球暖化,恐「唯一珝嬰a球的生物是人類」。
26天行程 自費19萬
本是75米國際技術潛水教練的胡名川,既愛好潛水,也不時潛到海底考古,前年曾到北極冰潛,見識奇異海洋生物「海天使」;今年3月,胡自資約19萬元到南極潛水考古,26天行程中,約10天乘破冰船,穿越多個海峽抵達南極圈。
胡名川不時到各地潛水見盡海底奇觀,今次旅程最深刻的是在「Foyn Harbour」探險,看見擱淺百年的漁船。胡稱以前不少人於南極捕鯨,這半沉的漁船記錄當年人類捕鯨的痕[,可喜的是現時已有國際公約禁止捕鯨。
耗1小時穿裝備 探百年沉船
胡名川稱,該擱淺的捕鯨船躺在南極冰洋,一半船身露出水面,部分殘骸在海中,更沉至約20米深的水底。胡到沉船及附近海域潛水時,發現只於南極出現的海洋生物,如只有幾厘米長的海兔及會發光的櫛水母等,令他喜出望外。他又說,在南極潛水時只曾見過一條鱔在面前游過,「一條魚也看不到,可能被海鳥吃掉」。
到南極海底探險,胡名川說是對身體極大的考驗,例如潛水時要抵受約0℃的海水,下水前要花約1小時穿潛水衣及手套等,「未下水已需極多體力」,而於南極用的潛水儀器亦較笨重,耗氣量更高。
另外,南極海峽風高浪急,他也曾於海上經歷暴風。雖然旅程辛苦,但他認為看到南極海底景色已很值得,「不敢說香港有沒有多於5人去過南極圈(潛水考古),但肯定沒多於10人曾這樣去過」。
盼港府保護水下古蹟
旅程中,胡名川眼見冰川融化,更感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同時亦更感到香港政府支持水下考古發展的力度不足。他形容政府過去對有關發展「零幫助」,盼政府多牽頭舉辦活動推廣,同時亦要加強保護香港水下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