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智叻星﹕環保竹風鈴
【明報專訊】大家去過農曆新年年宵市場嗎?年宵市場的攤位多以竹搭成,這些竹過後會被送進堆填區。黃埔宣道小學的李頌天(六年級,右)和李婥婷(三年級,左)參加環保教育組織「綠想成真」舉辦的工作坊,把從年宵市場回收的舊竹製成竹風鈴,體驗環保之餘,亦認識竹與中國文化的關係。
紙張普及前,古人用竹片記事,串連成冊成為「竹簡」。此外,竹與梅、蘭、菊並稱「四君子」,竹因中空和由竹節組成,比喻君子謙虛、有節氣(即堅守正義)等特質。有指唐代的測風工具「占風鐸」是中國最早的風鈴。五代筆記小說《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古人懸掛碎玉串成的「占風鐸」,當碎玉碰撞發出聲響,便代表有風吹過。
「綠想成真」由活動導師組成,2018年與換物組織「JupYeah 執洁v、環境運動委員會、環境保護署組成「舊竹製造Made of Bamboo」,回收年宵市場的舊竹。竹風鈴工作坊導師米高哥哥說今年年宵丟棄的竹枝共有49噸,重量驚人,亦十分浪費。
頌天和婥婷兩兄妹是「環保小先鋒」,工作坊前先到元朗植樹,他們平日會把垃圾分類和回收,隨意就舉出可回收的物料,頌天說:「紙皮可以回收。」這次學製竹風鈴,婥婷最喜歡磨滑竹片邊緣,只因掉下來的碎屑很好玩,可讓她像畫沙畫般發揮創意;頌天認為把竹片用繩綁起、製成風鈴的步驟最難,全因繩子會纏成一團,難以整理。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3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