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當道小圈子 232年僅9女院士
瑞典學院長期由18名院士把持,被視為男性主導的秘密小圈子,它早於1996年已接獲今次醜聞主角阿爾諾性侵的投訴,但一直未有理會,今次學院捲入性侵醜聞被指突顯學院父權當道的弊端。有平權組織呼籲徹底改革,才能讓學院恢復職能。
1996年接獲性侵投訴 未有理會
《衛報》指出,早在1996年12月,紡織藝術家比隆德(Anna-Karin Bylund)便曾向時任學院常務秘書艾倫(Sture Allen)致函,投訴遭阿爾諾性侵,但信件被置諸不理,直至近日才隨同其他針對阿爾諾的性侵指控曝光。
瑞典學院由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於1786年創立,旨在維護瑞典語言的純正莊嚴,自1901年起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工作。學院共設有18名院士,全由秘密投票選出,經瑞典國王審核任命,屬終身職銜。
學院屢被質疑由男性主導,缺乏女性參與,迄今只曾有9名女院士,包括近期宣布辭職的3名女院士。此前學院曾在首名女性常任秘書達尼烏斯(Sara Danius)推動下嘗試改革,但遭其他男院士反對。
評選機制被批欠透明 團體籲改革
學院運作欠缺透明亦屢惹質疑。按現有規定,諾貝爾文學獎是由最少12名學院院士選出,從未如布克獎、普立茲獎等獎項般公開遴選機制,得獎者亦傾向側重英語系及其他歐洲國家作家,其中2016年學院選出美國唱作歌手卜戴倫為得獎者,亦惹起何謂文學的爭議。有論者便指出,學院作為評審機構有欠多元,往往只能透過翻譯接觸提名作品,令中文、阿拉伯文等非歐洲語言的文學作品常受忽視,需要改變機制令更多作家獲表揚。
瑞典平權組織Make Equal創辦人奧斯滕松(Ida Ostensson)認為,瑞典學院這個「古老的父權機構」須要走向新世代,若要繼續履行職責,單單取消或延後頒發諾貝爾文學獎並不足夠,它需要全面結構性改革。(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