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首捕毫秒脈衝星
離地球4000光年 助探引力波
【明報專訊】貴州「天眼」FAST首次發現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衝星。毫秒脈衝星周期極短暫,是目前全世界最難發現的星體,是次發現顯示FAST探測引力波的潛能。
最難發現星體 美曾探3次無果
中新社報道,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昨公布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新研究成果。FAST於今年2月27日首次發現一顆毫秒脈衝星,並通過跟蹤伽馬射線點源「3FGLJ0318.1+0252」發現編號「J0318+0253」的毫秒脈衝星。毫秒脈衝星是每秒自轉過百次的特殊中子星,研究有助理解中子星演化、異物質狀態,穩定的毫秒脈衝星更是低頻引力波探針,提供探測引力波基礎。
FAST與美國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Fermi-LAT)合作,經伽馬射線衛星數據分析後,證實新「J0318+0253」的毫秒脈衝星是孤立毫秒脈衝星,及增加毫秒脈衝星位置的準確度至亞角秒量級。這次是FAST首次與伽馬射線衛星合作,雙方將繼續合作,觀察及分析多波段光譜。據了解,新發現毫秒脈衝星自轉周期為5.19毫秒,根據其色散估計約距離地球4000光年。FAST使用超寬帶接收機進行1小時跟蹤觀測發現,該毫秒脈衝星是至今發現的射電流量最弱的高能毫秒脈衝星之一。
此前,國際大型射電天文台曾對其作多次脈衝星搜索,例如美國的望遠鏡曾在2013年開展過3次定點觀測,但都未探測到。
專家:提高中國天文整體實力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李柯伽研究員表示,這次發現證明FAST在脈衝星搜尋方面有巨大潛力,FAST望遠鏡在調試階段發現新的孤立毫秒脈衝星,有助提高中國射電天文整體實力。北京大學天文系徐仁新教授認為,毫秒脈衝星的發現將為全球科學家及工程師提供更好的機遇。澳洲亞科工組織研究員、國際引力波聯合探測委員會成員George Hobbs表示,國際射電天文界為新發現感到興奮,認為FAST國際合作前景樂觀。
FAST是全球最大單一口徑、填充口徑的無線電望遠鏡,2016年落成,目前發現超過20顆已有國際認證的脈衝星。FAST項目組正策劃「FAST多科學目標同時巡天規劃」,通過大量發現的毫秒脈衝星,提高脈衝星陣探測引力波的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