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政府辦eID較企業可靠

[2018.04.24] 發表

【明報專訊】創新及科技局早前於「智慧城市藍圖」提出,於2020年為市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eID),藉單一身分認證作政府及商業網上交易。荷蘭「網絡問責及網絡民主學社」主席Frits Bussemaker認為,eID就像我們擁有護照及身分證,有助於網上核實身分,而由政府設立則可保障個人資料免被濫用,「每個智慧城市都應該要考慮為市民設立eID」。

建設智慧城市需要eID

目前,網民可利用Google或facebook等私人帳戶連接不同服務,例如玩遊戲、叫外賣、搜尋旅遊產品等,而使用服務產生的數據,則可讓服務供應商分析用戶習慣,以作推銷。「用家不會知道這些公司實際上如何利用、甚至濫用你無形中提供的數據。」Bussemaker說,他個人不贊成由私人公司為網民提供數碼個人身分,認為企業會以各種商業理由不向公眾交代如何使用數據。他相信政府是一個中立、非牟利的角色,即使政府外判了建設工作,仍掌控數據資料,須直接向公眾負責,比起由私人企業運作eID,透明度相對較高。

不過,他亦承認要做一個好的eID不容易,「撇開應用層面,前期工作包括技術、保安,還有法律框架,都需要投入很多資源去做,確保市民的數據資料得到保護」。他認為任何地方若想建設智慧城市,eID都是重要一步。

政府﹕外判開發 假資料測試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發言人表示,會採外判合約構建eID系統,設計及開發時不會採用真實個人資料作測試,因此外判商不會接觸任何用戶個人資料。

系統構建完成後,資科辦將會負責eID日常運作,包括個人資料的核心數據,將會儲存於政府數據中心設施內,亦會密切監察系統運作,定期作獨立第三方保安風險評估和審計,以及為網絡安全威脅作適當應變,確保系統及用家個人資料獲充分保護。

更多港聞
【明報專訊】上周我談到對以太幣一年內的發展抱觀望態度,因為它觸發了人性兩大特點,上次分享了「表象判斷本質」,今次談談「無知帶來恐懼」。 ... 詳情
【明報專訊】前年農曆年初二旺角大衝突,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5人被控暴動等罪。第三被告盧建民昨自辯時稱,年初一凌晨在旺角見到食環署職員... 詳情
路署公開人工島平面圖未釋疑  工程師指設計非崩角 前處長稱相符
【明報專訊】港珠澳大橋主橋東人工島早前被拍攝到防波堤邊緣參差不齊,引起社會質疑防波堤被冲散。運輸及房屋局昨天首次公開東人工島的平面圖。當局稱... 詳情
【明報專訊】元朗橫洲公營房屋項目有新發展。去年運輸及房屋局提出向立法會申請約24億元撥款,預期今年中進行橫洲第一期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興...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沖繩及台灣出現麻疹爆發,本港有旅行社取消前往沖繩的旅行團。衛生署表示,已通知旅遊業議會有關麻疹的事宜,要求旅議會助將信息轉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