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製紡紗 自動化紗廠大埔重生 本地研發技術 設3條生產線
【明報專訊】香港最後一間紗廠3年前結業,但「Made in Hong Kong」產品有質素保證,有本地廠商投資逾千萬元與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合作,在港重設自動化環保紗廠,預計今年第三季落戶大埔工業h,利用本地研發技術,設3條生產線,將衣物廢料重製成新紡紗。研發中心又與時裝連鎖店合作,在零售點設立小型紗廠和製衣廠,結合3D度身技術,最快4小時便可為市民把舊衣物製作成全新成衣。
明報記者 林穎茵
全球首創水熱反應處理 衣物還原原料
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由政府撥款,香港理工大學承辦。其行政總裁葛儀文表示,自動化環保紗廠預計會於今年第三季落戶大埔工業h,佔地約2萬呎,目標於紗廠設3條生產線,把衣物廢料製成新紡紗。3條生產線分別會利用研發中心的3項研究技術,包括以物理方法處理單一物料的衣物、全球首創的化學方法「水熱反應處理」技術及生物科技處理混合物料的衣物,還原成紡織原料(見表)。
全自動化 省人工成本
另外,紗廠會利用紗線混色技術生產,過程毋須大量用水及漂染劑,不會排出污水,符合環保原則。環保紗廠採取全自動化設施,預計廠內僅需共6至8名工程師、衣料分類員、消毒處理人員等協助工序,大部分工序由機器處理,節省人工成本。
零售點設小紗廠 4小時舊衣變新衣
紗廠由本地紡紗廠龍達集團與研發中心合作,其董事兼行政總裁陳永安表示,集團在每條生產線投資逾千萬元,主要開支為機器,但這項投資「無風險」,「由於原材料為衣物廢料,可說是源源不絕,加上新的處理技術能讓生產成本降低至少三成。預計第三季可開始生產,每條生產線每日能生產一噸環保紗線」。他又指出,「Made in Hong Kong」的產品在市場向來有聲譽,不擔心紗線銷量,期望長遠可以在港重設紡織廠及製衣廠,把工業帶回香港。
除了紗廠,葛儀文透露正與國際時裝連鎖店H&M合作,預計今年9月在一個40呎貨櫃內設立小型紗廠和製衣廠,結合3D度身技術,可在4小時至兩日內,利用舊衣物為市民製作全新的成衣製品,讓市民親身體驗紡織及製衣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