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爾衛:醫生不是做手術愈多愈好
作為乳腺癌治療和研究專家、九三學社廣東省副主委、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圖),首次以全國人大代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他從醫院管理、醫療專科創新發展、醫療人才培養等方面,在兩會上建言獻策。他表示,作為三甲醫院的醫生,不是做得手術愈多愈好,而應該通過創新治療理念和技術,主攻疑難重症,提升自身價值。
宋爾衛是中國最早從事乳腺癌保留乳房根治術研究和臨牀的專家之一,至今為2,000多名患者成功完成乳腺癌治療手術。他表示,三甲醫院要做到創新引領和高質量發展,最重要的是創新專科建設,體現在提高對疑難重症的救治研究和實踐上水平上。比如,各個專科要結合其方向,通過臨牀實踐和研究,提出問題,創新治療理念和技術。重心要從之前的一味追求病人數量,到追求治療效果上來。
「我們醫院一個胸科教授,一年做肺癌手術近500台,這並不一定是好事。為什麼動不動就做手術?比如一公分的腫瘤,有沒有必要做肺葉切除和清掃?要通過實踐多思考多研究。」宋爾衛說。
釋放醫生精力 攻關疑難重症
他又舉例,此前,他做保留乳房根治手術治療乳腺癌,業內有不少質疑聲音。但如今,通過對2,000多名患者的後續跟蹤發現,5年存活率接近90%,10年存活率達到82%,這明顯高於乳房切除手術。而且,為患者保留了器官結構和功能,生存質量也提高。他提出,不切除腫瘤周邊的「土壤」,進而對這種含有腫瘤抗原的「土壤」進行輔助的放療、化療及免疫治療等,是否在其他癌種也可應用,值得研究。這種創新思維的理念及推出的技術,對患者以及醫療行業的進步,都是好事。
正因如此,他所在的孫逸仙紀念醫院正通過研究型醫院改革,在專科建設上,讓醫生釋放更多精力攻關疑難重症,而把一些非必要的手術讓基層醫院去做。
他也建議,三甲醫院都應是這種研究型醫院,這也是中國新醫改的必然要求。另外,在人才培養上,每個專科應該主攻領域內主流疾病,引進和培養優質人才。在績效考核上,要通過治療疑難重症的數量和看病難度系數,來決定醫生薪酬高低,而不是根據你做了多少手術、帶來多少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