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正恩今年伊始突然「轉恁v,幕後原因有不同解讀。中國外長王毅前日在記者會被問及美朝對話時,指冬奧期間朝鮮未有新的核導試驗,美韓也暫停針對朝方的軍演,證明中方提出的「雙暫停」倡議是「對症下藥的良方」,新華社昨即時評論文章也附和此說法。但美國則認為是其「極限施壓」制裁措施,才是迫使金正恩返回談判桌的關鍵。 早在本周初韓國特使團訪朝後宣布平壤同意與華府商討廢除核項目後,自由派《華盛頓郵報》的社評便稱這是「極限施壓」奏效,認為未來與金正恩政權接觸時,也不應犧牲這政策。這套觀點也得到部分中方學者認同,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接受《新聞晨報》訪問承認這一點,更指現時局勢對華府完全有利,朝鮮實際上完全處於被動,華府「開始拿蚚@子抽朝鮮」,趕茈扣鼠e走。 不過,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接受本報訪問時則認為,擁核後朝鮮已佔據主動權,朝鮮有可能發展更多核武以威脅美國,令後者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以減少甚至撤銷對朝經濟制裁,換取朝鮮不發展更多的核武。他相信,在此次會談上,「朝鮮的目的就是要美國接受其擁核」。去年曾率領美國代表團參與對朝「1.5軌」對話的智庫學者迪馬喬(Suzanne DiMaggio)在twitter點評時,也質疑金正恩正主導議題走向,特朗普政府只能反應,華府務須更迅速改變這種互動方式。 內地學者﹕中美須接受朝鮮擁核現狀 然而,朝美直接對話對中國來說是否好消息?沈丁立向本報指,朝美會談這結果除了滿足朝鮮所有預期目的外,也使中國對朝鮮的影響力大幅削弱,他認為北京需要調整對朝關係與政策,和美國一樣堅持半島無核,但事實上接受朝鮮擁核現狀。 事實上,金正恩上台以來迄今未曾見過習近平,後者去年派出特使宋濤出訪平壤,金也拒見,卻在本周初接見韓國特使團,這令一直以來擔負朝核問題「仲裁者」重任的中國地位大受動搖。《金融時報》東亞主編吉密歐(Jamil Anderlini)指習近平迄今成功扮演「擔憂的叔叔致力約束不聽話的孩子」的角色,「習近平及其跟班會是對美朝峰會最不高興的人」。他甚至將此與尼克遜訪華來反制前蘇聯來做比較。沈丁立則認為兩者不可比較,指朝美一直是敵人,會談僅為通過接觸減少敵意,而且相較於中朝對美的關係與作用,美國也不可能與國際形象不堪的朝鮮作盟友對抗中國。 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