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區屋貴逼走年輕專才 倡增建柏文准設「後巷屋」
【明報專訊】多倫多商會昨天發表的「房屋政策建議書」聲稱﹐多倫多房價高企﹐已經影響到這個城市吸引人才的能力。他們建議﹐增建大戶型的共管柏文﹐以及開放「後巷屋」(laneway houses)﹐來提高城市住房的供應能力。
省選今年6月就要進行﹐該商會發表此文件﹐提出5大建議﹐希望讓未來的省長借鑑﹐以平抑房屋的供應危機。
商會會長希爾瓦(Janet De Silva)表示﹐目前﹐缺乏人們負擔得起的住房﹐過長的交通時間﹐合力將外來者和年輕專業人士推出多倫多地區﹐「這令到我們的競爭力倍受威脅」。
她說﹐商會呼籲建設更多「合適地點、合適大小」的房屋﹐適合家庭居住﹐「使得我們可以吸引必需的人才﹐來保持一支充滿活力的員工隊伍」。
多倫多商會於2017年對於年輕專業人士進行了一次調查。
調查結果包括﹕42%的人表示可能因為房價太貴而離開大多區。74%的受訪者支持增加建築密度以降低物業價格。
此外﹐79%的人們認為3睡房及以上的柏文單位供應不足﹔62%的人覺得鎮屋太少。雖然另有15%的人覺得需要1睡房的柏文單位。
商會的建議書稱﹐省府需要修改法規﹐鼓勵建設更多價格比較廉宜的房產﹐包括共管柏文﹐和「後巷屋」。
多倫多房產經紀李洪凱稱﹐目前在多倫多﹐「後巷屋」尚不多見。所謂「後巷屋」就是在一個地段(a lot)上增加建設的房屋﹐通常建在後花園內﹐門開向後面的小巷。這種房屋形式目前在大溫哥華地區已經流行。安省如要實施﹐需要修改法規。因為現行法規是一塊地只能建一間房屋。
他說﹐的確﹐過去多年來﹐多倫多市中心雖然建了大批柏文大廈﹐但小戶型佔據了壓倒性的多數。小戶型方便投資和炒樓﹐但不合適家庭居住。此外﹐許多大廈建築商都沒有考慮相應的配套環境﹐比如託兒中心、學校、圖書館和公園等。不過﹐多倫多市府近年已經意識到配套問題﹐正在努力增加。一些大房型的大廈項目也開始在出現。
商會的「房屋政策建議書」還提出一些其他意見。
‧落實規劃改革﹐鼓勵在公交系統之上和附近建設「混合使用」的物業。
‧向卑竑詩省學習﹐由持牌工程師和建築師對於項目進行「第3方」審查﹐並提供給城市政府。這樣可以為城市政府節省大量時間﹐在保證質素的前提下﹐加快批准進度。
‧要求取消省長韋恩提出的、對於新出租柏文的租金控制。商會認為此舉打擊發展商建造出租大樓的積極性。
按今年1月的數據﹐多倫多房屋的均價是73.7萬元﹐但獨立屋的均價則為1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