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燈柱 最快年底亮相 Wi-Fi充電收集大數據 智慧街燈 無限可能
【明報專訊】有路就有燈,有燈就有人。街燈是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基建,它連接電網,而且長得高,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令各地發展智慧城市時,均視街燈為首個增添「智慧」的目標。街燈加裝無線網絡、監控鏡頭、感應器等可收集城市數據,提升管理效率。在香港,起動九龍東料最快今年底試裝7支智慧燈柱,創新及科技局則計劃聯同多個政府部門最快明年試行多功能智慧燈柱,在400支燈柱上加裝配件,為智慧城市踏出基本步。
明報記者 林穎茵 岑詠欣
創科局的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料於今年內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撥款後,在2019至2020年間逐步推出。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回覆稱,計劃由資科辦及路政署聯同多個政策局和政府部門共同推行,包括天文台、環保署和運輸署等。然而,起動九龍東搶先一步,料最快今年底起推出智慧燈柱。
起動九龍東年底搶先試 機電署附近 可為電動車充電
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向本報表示,擬先做較小規模的試驗,提供溫度、濕度、風向等資訊,並將初步試驗結果與資科辦分享。
區潔英透露將試裝7支智慧燈柱,其中3支位處觀塘海濱道,鄰近起動九龍東辦公室,可模擬街上一列燈柱的情G,其他燈柱將位處九龍灣的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附近和零碳天地,其中機電署附近的燈柱可配合電動車充電設施。另外,啟德有智慧燈柱位於郵輪碼頭和跑道公園碼頭附近,前者提供交通和天氣等旅客資訊,後者模擬沒有駁電及光纖的極端情G時如何收集及發放資訊。她說試行地點不牽涉移除現有燈柱,是全新燈柱,要花數月製作,「郵輪碼頭內本身沒有燈柱」。
資科辦擬試裝400支 最快今年3月公布
資科辦的智慧燈柱試驗則較大規模,資科辦發言人稱,會先在銅鑼灣╱灣仔、中環╱金鐘、尖沙嘴及觀塘市區設置400至500支智慧燈柱,配備多功能感應器、數據網絡等設施,可收集各類型的城市數據,例如天氣資料可監測微氣候,交通資料有助調控交通信號燈、疏導人流車流等;亦可提供Wi-Fi熱點及5G小基站。對於燈柱仍未有設計圖,又未公布確實產品式樣,資科辦發言人回應稱,相關資料最快今年3月公布。
其實智慧燈柱的應用並不陌生,西班牙巴塞隆拿是最早應用智慧燈柱的城市,當地燈柱2012年起已為市民提供免費Wi-Fi熱點,亦可自動按人流調節光度;芝加哥的智慧燈柱則可收集環境、人流、車流等實時數據,並將數據免費對外開放,用以開發分析工具及應用;倫敦有區議會與初創公司合作,讓街燈變成電動車充電站,長遠鼓勵更多人使用電動車,減低排放(見表)。
專家倡開放燈柱 讓企業放感應器
早在2010年代表加泰隆尼亞通信技研究中心來港開設分部,並研究在亞洲應用智慧城市技術的盧思遠認為,智慧城市講求的其實是「集思廣益」。他以智慧燈柱為例,稱政府一方面要追上步伐,放感應器、鏡頭、無線網絡基站上去,並開放收集到的數據;另一方面,他提出政府更應考慮「開放燈柱」,讓各類企業均可將其他感應器放上去,以鼓勵不同的創新應用,「靠政府的話,我們見到已經慢了8至10年,開放平台讓大家一起做創新才最重要」。